【辣评】防范“鬼秤”不能只靠消费者慧眼

27.12.2017  10:50

  ■ 刘云海

  买了一袋柚子,先后两次称量出来的结果竟相差近30斤,白给了近100元!近日,市民陈女士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其亲属返回柚档索赔时又遇到同样的事情,怀疑是电子秤被做了手脚,已向相关部门反映此事。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短斤缺两的摊档都是通过对电子秤做手脚,从而严重坑害消费者的利益,往往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商家利用电子秤短斤缺两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把这种欺诈消费者的不合格电子秤称为“鬼秤”,折射出消费者对不合格电子秤的痛恨态度。即使有些市场放有公共电子秤,但很多时候往往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

  防范“鬼秤”,无疑需要消费者有一双慧眼。对消费者来说,在防范“鬼秤”问题上,并不是没有诀窍和对策。比如可以先记住某一个物品的重量,在购物称重之前,先把该物品放到秤上称一称,如果重量偏差不大,那这个秤就没问题。这个办法因为比较麻烦,又碍于面子,能够真正这样做到的消费者仅仅是少数,还有更多的消费者依然被宰着,这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并反思。

  防范“鬼秤”,相关部门也需担负监管责任。有关部门应当主动作为,切实肩负起打击“鬼秤”的监管责任,不能一味坐等市民前来投诉,需主动出击深入一线,甚至采取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的方式对违规黑心商家“守株待兔”,用监管职能铲除“鬼秤”生存的土壤,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纯净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