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着力突破贫困村庄搬迁三大难点

04.03.2015  20:35
  阳山县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省扶贫重点县,需要实施搬迁的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达 380 条共23661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阳山县委、县政府在搬迁安置工作中,想方设法,着力突破宅基地、资金、就业三大难点,加大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力度,近年来,全县已搬迁移民12300户59200人,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有望在三年内完成 380条村的搬迁安置任务。

   一、多方挖潜,解决宅基地落实难问题

  在实践中,阳山县在宅基地复垦、“三旧”改造、国有土地处置等办法争取用地指标,把有限的土地指标落实到移民搬迁工作上,尽量满足下山移民的用地需求,今年共置换出用地指标535亩。

   二、整合资源,解决资金筹集难问题

  阳山县采取“政府补贴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银行贷款一点”方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其中从整合开发连江梯级电站的补偿款划拨6000多万元。初步规划在县城建设一个200多亩2500户规模安置点,南、北两区建设300户安置点各一个,各乡镇搬迁一批“离乡不离土”群众到中心镇、村公路沿线。

  阳山县政府出资征地,解决移民宅基地。利用市、县二级补贴搞好三通一平,制定一系列建房优惠政策,从而控制建房成本。县城、南北两个中心镇、一般乡镇、公路沿线建设的搬迁点的建房成本分别控制在每平方米900-1000元、700-800元、600-700元及600元以下。通过严格控制建房成本,从而减少移民自筹资金,减轻移民负担。

  三、多管齐下,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是推进土地流转,解放富余劳动力。 实行土地流转奖励制度,只要移民原承包土地流转的,每亩奖励100元,从而使移民从有限的土地解放出来。 二是 引入产业化帮扶促就业。 引入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机制,扶持示范区种养业发展,拓宽移民的就业、增收渠道。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促就业。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提供便利服务,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新引入各类企业,成功引入服装加工项目一个。如在建的岭背镇“幸福家园”移民新村,岭背镇引进了一个制衣厂,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其中解决移民就业100人。 四是鼓励移民劳务输出促增收。 通过对移民进行电脑操作、电工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移民素质,拓宽他们的就业路子。同时,积极联系用工单位,组织劳务输出招聘会,等等,积极引导移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