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搜救尖兵台风中冲锋 勇救317名落水者

11.08.2014  21:32
12年,他用自己的坚韧书写着对那身军装的誓言,他就是阳江边防支队闸坡边防派出所驾驶员王宇飞。

王宇飞。梁文栋 摄

  137次台风中冲锋,勇救317名落水者生命——

  12年前,他还是一个生长在贵州山区,对军营充满向往的19岁年轻小伙;12年后的今天,他已是一名伫立在南海之滨,纵横海上的搜救尖兵。12年间,他从丝毫不懂水性的“晕哥”成长为军队里有名的海陆“双栖人物”,并137次在台风中冲锋,从狂虐的大海里抢救了317名落水者的宝贵生命。12年,他用自己的坚韧书写着对那身军装的誓言,他就是阳江边防支队闸坡边防派出所驾驶员王宇飞。

   与己较劲:“旱鸭子”成长为“海上通

  2005年,入伍3年的王宇飞调至闸坡边防派出所,开始肩负起保卫辖区海域平安的重任。

  来自山区的王宇飞是一个不识水性的“旱鸭子”。第一次出海巡逻,恶心、眩晕替代了最初的兴奋,海上的剧烈颠簸让回到岸上的他在床上躺了两天才能勉强下地。“出海执勤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任务,海风的凛冽、烈日的炙烤、船艇的颠簸都能把人折腾得死去活来。彪悍的‘晕哥’却总是自告奋勇地参加各类海上执勤。”闸坡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吴勇回忆,近一个月里,王宇飞下船基本是被战友背下来的。

  经过高频度出海训练的“晕哥”终于不再晕船了,可海上执勤离不开游泳这项技能。于是,他用3个月时间学会了游泳,并在半年时间里拿到了船艇驾驶证,成为全支队唯一一个既能驾驶船艇、又能驾驶汽车的海陆“双栖人物”。为熟悉海域环境,王宇飞还积极向经验丰富的渔民请教,不断摸索,用两年时间绘制了一幅辖区海域地形图,把暗礁、暗流、航道等标记得清清楚楚,成了名副其实的“海上通”。

   与海角力:危难之际的生命“守护神

  大海渐渐变得不再陌生,熟知辖区海域环境的王宇飞开始在各类任务中显露身手。

  2008年9月,超强台风“黑格比”来袭,王宇飞与同事接警后,顶着狂风巨浪出警救援被困在闸坡洲仔渔排上的渔民,抵达现场后发现渔排上有5个人,而不是报警者所称的4人,救生衣少带了1件。此时,海上11级风,5米高海浪,救援船随时可能被打翻,危难之际,王宇飞毫不犹豫将自己的救生衣脱下系在渔民身上,自己则紧抓船舷顶风返航。

  去年8月,台风“尤特”登陆我市。登陆前夕,闸坡3名渔民因担心渔排被掀翻,不听劝告死守渔排。尽管渔排随着海浪一下浮过头顶,一下又沉到船底,船随时可能被打翻,但王宇飞没有丝毫犹豫,跳进海里将被困渔民拉上岸。“险情就是命令,既然穿起了这身军装就要对得起它。”王宇飞坚定地说。

   与人为亲:孤残老人们的好“儿子

  采访中,王宇飞尽显军人的坚毅,对于自己曾经的生死经历不愿多提。但当说起他所牵挂的20余名孤残老人时,他眼神里难得地流露出了温情。

  “小飞,你来啦!”王宇飞每次出现在派出所附近的敬老院,老人们就会将他团团围住,在这些老人眼中,王宇飞就是他们的儿子。

  逢年过节,王宇飞都会带着礼品去看望老人,陪他们拉家常,为他们洗衣、捶背。2010年的冬天,照例前去看望老人的他,发现有些老人穿着破烂的衣服被冻得瑟瑟发抖。于是,自己东拼西借凑了7000块钱买羽绒服送给老人。

  老人们的健康一直让王宇飞牵肠挂肚。“杨爷爷的血压高,应少吃猪肉。李奶奶颈椎不好,应多走动,多锻炼……”他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前几年,敬老院搬走了,无法常去的王宇飞就时常打电话给工作人员了解老人们的状况。

  ■ 记者印象

  军徽在风浪中熠熠生辉

  滔天恶浪里,生死一线间,他让出自己的救生衣,把生的希望让给普通百姓,只因他是一名战士。他把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大海和他守护的这一方百姓,用青春书写着一名军人的荣耀与光辉。

  每次台风来袭,人们避之不及时,他却总是冲在最前线,冲向属于他的战场。险情就是命令,穿起的那身军装就是使命,也许,那枚在风浪中摇曳的神圣军徽就是对他最美的赞扬。他是“蓝疆”长城上普普通通的一块砖,他用平凡的点滴述说着军人的不凡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