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税收促进阳江滨海新区建设的思考

18.06.2015  12:36
  2013年12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标志着阳江新的滨海发展大战略正式启动。本文在探讨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潜在的制约因素基础上,从国税部门的视角对促进阳江滨海新区建设进行若干思考。 

  一、阳江滨海新区建设的经济现状与发展潜在的制约因素 

  阳江滨海新区地处阳江出海口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其经济呈现出持续、迅猛的增长势头。2013年,滨海新区GDP为191.02亿元,较2009年增长了111.03亿元,年均增长22.21%。全区国税收入从2009年的12840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43200万元,年均增幅达35.43%,滨海新区的税收已成为全市国税收入的重要后备力量。但滨海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硬环境”与“软环境”均存在不足,制约产业招商。阳江滨海新区作为一个新划分的经济区域,招商引资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滨海新区的发展。 

  二是区域发展竞争同质化,影响区域发展优势。纵观毗邻的茂名滨海新区,其总体规划、产业思路及发展方向均与阳江滨海新区相似,而海洋装备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过于同质化,必将加剧竞争,影响区域特色经济优势的发挥。 

  三是基础建设较为滞后,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目前阳江滨海新区的几个园区中,尚未有一个园区达到“三通一平”的标准,市区通往滨海新区的公交线路不多,且未能覆盖工业园区,增加了企业的交通运输和生产成本。 

  四是地域性税收优惠减少,影响企业留驻意愿。国家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将逐步减少地域性税收优惠,增加产业型税收优惠,将影响部分企业的留驻意愿。 

  二、税收促进阳江滨海新区建设的思考 

  如何有效地促进阳江滨海新区的建设,理想之选应是充分利用滨海新区自身的区位、自然资源、现有支柱产业的优势,结合当前的税收政策杠杆,大力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带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更好地促进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 

  1.用足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对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外资或民间资本参与对海陵湾的港口码头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滨海新区“硬环境”的吸引力。 

  二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临海产业园区内新建成的工业企业除允许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外,对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可考虑采取加速折旧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积极发展电力能源产业。通过新能源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太阳能企业享受增值税“三年即征即退50%”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新能源企业落户阳江。 

  四是借“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企业将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水路运输服务、港口码头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将滨海新区的港口码头建设成为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划分科学的现代大型港口码头。 

  五是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培育发展环保产业,建议滨海新区积极发展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项目,以享受免征增值税和其投资项目所得和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是深度发展滨海生态农业。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农业资源,对从事农产品初加工及远洋捕捞等农渔项目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从事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的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林渔牧业的发展。 

  2.加强项目税收评估,注重招商引资实效 

  建议地方政府构建和运用税收贡献度测评指标体系,对拟上马项目进行税收产出效益高低的评估,优选占用资源少、税收贡献高的优质项目落地扎根;对资源消耗多、税收贡献少的企业,逐步取消优惠政策,以吸纳更具税源潜力的项目进驻。 

  3.积极申办保税港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建议地方政府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省对海陵湾深水良港建设成为广东中心港口的政策支持,力争设立保税港区,以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配送、企业代理、采购、转口贸易等业务,提高港口服务区域经济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抓住城市和产业“双转变”的机遇,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来滨海新区落户,提升滨海新区的经济税收增长质量。 

  4.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建立大企业重大事项联络制度 

  阳江滨海新区的发展必将汇聚一批本地甚至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国税部门要积极实行专业化的税收管理,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建立和完善企业涉税诉求快速反应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大企业政策辅导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税法遵从度。 

  (执笔:梁紫枫  冯任之  黄建华  黄晓英  林宇星)       编辑:苏俊源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