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阳镇挖掘人文资源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

14.01.2015  14:56
梅江区西阳镇挖掘人文资源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

  ●本报记者  刘奕宏

  通 讯 员  李新苑  郑文珊

  日前,位于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的古民居喜庐再次迎来欢歌和琅琅书声。在该镇“六村联动”农村文化俱乐部创建活动中,当地六座老屋祠堂经过环境改造提升,变身为群众健身娱乐、学习知识的文化场所。

  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是2014年市政府推进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并入选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记者在喜庐看到,一群阁公岭村和来自白宫圩的文艺爱好者正在奏乐歌唱(如上图)。这座建于1940年的客家民居,利用原有的房间、厅堂、空地,建成图书室、器乐室、书画室、棋牌室、电子阅览室、少儿活动室、舞蹈培训室、文艺小广场等。

  去年,我市规划了30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创建试点,其中西阳镇占了五分之一。该镇在“三多三促”模式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打造“不可复制的本土文化”为提高点,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深入挖掘本地人文资源,力求展示西阳古镇多彩的人文特色。曾作为青少宫的喜庐围绕蜚声中外的林风眠大师,展示西阳名人翰墨;莆蔚赵氏祖屋介绍足球之乡西阳的深厚足球运动底蕴;莆田耕和丘氏祖屋宣传西阳抗战英烈事迹;移民新村社区突出幸福社区色彩;龙岗村李氏宗祠着重介绍西阳镇的非遗项目;直坑钟氏祖屋则进一步挖掘深厚的华侨之乡文化遗产。

  该镇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采取政府出资、群众自筹、争取上级支持等途径,共筹资660万元。其中,广州市文广新局下拨帮扶资金10万元。活动更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响应,掀起农村古民居修缮、环境提升的热潮。直坑钟氏顺泉公祠建于1682年,有200多年未曾大修,面临倒塌的危险。直坑村民委员会通过成立“整修顺泉公祠暨建设文化俱乐部”筹备组,筹集资金50多万元进行修缮。

  西阳镇党委书记廖乾金表示,今后将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加大保护开发力度,满足群众对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乡村文化旅游打造新亮点、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