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阳镇龙岗村试点打造农村综合文化社区

19.07.2014  22:00

  ●本报记者 王玉婷

  通 讯 员 李新苑

  古民居、老祖屋,承载着城市乡村的历史回忆。如何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让它们在新时代里焕发新的光彩?记者近日来到梅江区西阳镇龙岗村,了解当地“巧育”、“活化”农村老祖屋,使之成为农村群众文化乐土的举措与成效。

  68岁的村民李秉仰是龙岗农村文化俱乐部的常客。“只要不下雨,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报到’。白天来图书室看书看报,晚上去文化广场看跳舞、听音乐,和邻居拉家常,周末还陪孙女画画、下棋。”李秉仰说,以往除了元宵节、农历九月十三“祖公生日”或是婚嫁丧娶,其他时间村民很少会聚在老祖屋。而现在,老祖屋已是村里人气最旺的文化活动场所。村民们白天到这里看书看报,傍晚则在这里跳舞健身。

  龙岗村老祖屋有4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后,村民陆续搬出去,在附近建起新房,老祖屋一度荒废,很多村民都为老祖屋年久失修而担忧。在老祖屋未修缮的一角,记者目睹了岁月的痕迹,墙体大范围剥落,墙上裂缝大小不一,灰褐色的古老痕迹斑驳地留在墙上,墙体下方长满青苔。李秉仰说:“以往的老祖屋就是这样破旧,幸好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帮助我们维修老屋,否则我们现在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龙岗农村文化俱乐部是通过修葺老祖屋建成的,保持了老建筑的‘原汁原味’,又融合了李氏宗祠文化、客家传统文化,是集文化、休闲、娱乐、节庆、议事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文化俱乐部。目前维修工程已投入资金310万元。”西阳镇政府宣传文化干部介绍说。据了解,我市去年启动了“三多三促”新模式的城乡综合文化社区试点工作,即利用农村老祖屋、围龙屋打造“多形态文化、多功能利用、多元化投资,促进古民居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促进社会建设”的城乡综合文化社区,助推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龙岗村是其中一个试点。据了解,我市今年“两会”明确指出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将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其中就包括新建30个农村文化俱乐部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