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兰-泰勒:冷战结束,终结者仍不过时

25.08.2015  10:23
阿兰-泰勒近几年较为知名的作品是电视剧《权利的游戏》(第二季)和《雷神2》,不久前他执导的《终结者:创世纪》也在中国上映。阿兰-泰勒:你知道,作为一个导演,我是要拍一部有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电影,没有施瓦辛格就没有《终结者》。

原标题: 专访阿兰-泰勒:冷战结束,终结者仍不过时

专访阿兰-泰勒:冷战结束,终结者仍不过时

  搜狐娱乐讯(森月/文 远辉/视频)阿兰-泰勒近几年较为知名的作品是电视剧《权利的游戏》(第二季)和《雷神2》,不久前他执导的《终结者:创世纪》也在中国上映。重启“终结者”经典系列,阿兰面对不少实际问题,他不想完全复刻过去的剧情,又不得不面对施瓦辛格年事已高的事实。

  “我老了,但不过时。”这句台词是《终结者:创世纪》对于时代变化的态度。诞生于冷战时期的“终结者”形象曾经表达着人类对于高科技威胁的不安和恐慌,时过境迁,阿兰仍不认为这种威胁完全消弭,他举着自己的手机示意,我们仍然活在与机器共处的时代,而且越来越依赖机器,实际上想要利用互联网来达到某些目的,反而比以前更容易了。

  阿兰还梳理了电影中的多条复杂时间线,详解如何呈现三个不同年龄的施瓦辛格,他为三十年后重返该系列 的施瓦辛格量体制作了一个父亲的角色。“此前我看过他参加的一个小成本电影,整部电影讲的就是他和女儿的经历,我觉得他完全能驾驭更细腻的表演。”因此才有了银幕上的“守护者”施瓦辛格,一改“终结者”的冷酷,从杀人机器变成慈父。

   “没有施瓦辛格就没有《终结者》”

   搜狐娱乐:在《终结者1》里,T800一直在追杀莎拉,但这次他却担任着类似养父的角色,与1984版的终结者完全不同。在改编时你是怎样考虑的?

  阿兰-泰勒:你知道,作为一个导演,我是要拍一部有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电影,没有施瓦辛格就没有《终结者》。他肯定要出现在这部电影里,但是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我不可能完全复制过去老《终结者》电影。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忠于他现在的年龄。如果无视这一点,我们就会拍出一个糟糕的版本——假设终结者还是年轻威猛,到处破坏,我不能想象现在的施瓦辛格还怎么去演这样一个角色。

  当然了,我也很喜欢这种毁灭者设定的,但我们条件所限,我们得尊重年龄,终结者就是变老了。施瓦辛格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对我来说,则是要创造一个全新的形象了,真的非常有意思,看到这台机器人变老,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战无不胜,他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自己的所爱。而且他也知道,自己保护不了多久了。那种感觉就是有点像一位父亲,他拖着自己老迈的身躯,带着莎拉四处躲藏,这也是这个角色令我感动的地方。

   搜狐娱乐:人们也许没有想过T800会变老,怎样还原施瓦辛格的青春样貌?那段是cg特效还是化妆?

  阿兰-泰勒:确实,我们最开始找了一些人来看片,他们都很惊讶,没想到终结者变成了老人。在还原年轻终结者的时候,特效和化妆我们都用了。施瓦辛格在这部电影里其实是有几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包括闪回的部分。那个戏份较多的年轻版本是来自1984的年轻终结者,那个是完全电脑制作的了。我们依照他年轻时的样子建模,然后让他自己进行表情捕捉表演,合成了电影里的年轻终结者。

  还有一个稍微年长一点的终结者是时间旅行前(约30年前)的那个终结者,那个就是主要靠化妆了。

   “第二部《终结者》超出其他几部的水准”

   搜狐娱乐:有没有特地回头看过所有的《终结者》系列电影?您个人比较喜欢哪一部?

  阿兰-泰勒:当然有看,看了好几次,四部我都看了。主要是因为《终结者》系列的时间线是从第一部开始铺陈的。第一部制作预算非常低,第二部的制作费用上去了,就有点像是大制作的惊悚片,第三四部有些问题,不过仍然有它们的可借鉴之处。我们都看了,是希望第五部切入得自然,不至于太脱离旧作。我的摄影导演特地看了第二部,研究了那部作品里的镜头什么的。我最喜欢第二部《终结者》,它的水平超出了这个系列的其他电影。第一部的话,怎么说都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恐怖片,不过毕竟受限于经费,很多想法不能实现。第二部,更像是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他的才华在第二部里得到充分施展。我们这一部《终结者:创世纪》里的故事线是从第一部开始的,但是我们还是大量借鉴了第二部里的东西。

   搜狐娱乐:终结者出现在1984年冷战时代,但如今已经物是人非,您会给机器战士被赋予怎样的新意义,以使得它不显得“过时”?

  阿兰-泰勒:这个观点很好,这也是对我的一个巨大挑战。因为最初的终结者出现在1984年和1991年,那时候我们整个世界还笼罩在核威胁中,对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感到不安。现在的话,我觉得人们没有像那时候一样恐慌了,有更多其他事情会分散我们的担忧,但我们现在仍然被科技所威胁着。你知道,电影里的“创世纪”就是一套电脑操作系统,它也会做一些我们不太喜欢的事儿。它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其实不能完全信任它。每次看到孩子们手里拿着手机低头玩,我都有点担心,走到街上,你看到的每个人也都手持一部智能手机。我们随便就认识一个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并且在网上保持联系,而且毫无戒心,不知道这人是不是坏人。这确实堪忧,想利用它做点什么太容易了,人人都在这张关系网中。

   这次带来了不少惊喜

   搜狐娱乐:穿越是个热门话题,《终结者:创世纪》里也有多次时间旅行,父母的爱情被儿子操纵着,怎么看待时间旅行带来的伦理问题?

  阿兰-泰勒:这个我们还真是考虑理论层面的,就是约翰-康纳在面对他的父母的时候,莎拉-康纳说,你不能杀死我们,我们死了,你也就不存在了。而约翰-康纳的反应是——谁说的!这个是很重要的,在第一二部电影里故事就是靠这个驱动发展,当然这一部也是如此。但我们在这条时间线里又加上了第二次穿越,这样我们实际上是有三条故事线在齐头并进。这让故事变得有趣起来,终极者有了多种不同的形态,像机器人的终结者会是怎样,像人类的终结者会是怎样。作为反派的约翰来自未来,他是十分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他会觉得杀死自己的爸妈根本不会影响历史。

   搜狐娱乐:“我会回来的”是终结者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他以前经常用来宣告自己的态度或者有其他重大意义。这次为什么他就用这么轻描淡写的方式来处理这句话?

  阿兰-泰勒:看过电影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其实他是在一个“关键”的时刻说出的这句话。过去只有在重要关头,终结者才宣告“我会回来的”,这次编剧提出终结者在跳下飞机的一刻说出这句话。我看到后的第一反应是,啥?我也觉得应该在最后的重要时刻说出这句话,但他是在跳飞机前说“我会回来”,而这显然不可能,就比放在一个重要时刻说出来更显得幽默。人们对于这部电影会有一些固有的期待,但我觉得电影可能反而带来了不少惊喜。

   英国演员最近也开始演好人了

   搜狐娱乐:这些年,在好莱坞大家好像都喜欢用英国演员做反派。在《雷神2》里有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和汤姆-希德勒斯顿,在这部里又有马修-史密斯,都是英国演员做大反派,你的电影里都有两位“神秘博士”了。为什么这么喜欢英式反派?

  阿兰-泰勒:还真是,我都被“博士”包围了。比较有趣哦,好像美国观众比较容易接受大反派是一个英国人,我觉得这跟美国200多年前的历史有关吧哈哈,可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偏见。我们至今仍然相信,英式口音是最有标志性的口音。《终结者》虽然是一个美国故事,但卡司却是国际化的。艾米利亚-克拉克(“莎拉-康纳”)是英国人,杰森-克拉科(“约翰-康纳”)是澳大利亚人,杰-科特尼(“凯尔-里斯”)是澳大利亚人,施瓦辛格是奥地利人,马修-史密斯(“天网”)也来自英国……一部电影有这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我们也希望这个故事是一个能通行全球的故事。

  话说啊,这几年英国人也开始演好人了,比如在《权利的游戏》里,除了彼得-丁克拉奇几乎都是英国人呢。

   搜狐娱乐:那这次又跟艾米利亚-克拉克合作感觉如何?她曾在你的《权利的游戏》里成功塑造了“龙母”这个角色。

  阿兰-泰勒:我非常高兴又将她拉入到自己的电影里,她是个非常英式的演员,对于情绪的掌控,她真的是收放自如。比如在《权利的游戏》里,当她开始讲笑话,比如她砍了谁的头,又赐死了谁谁,那么恐怖的事完全谈笑风生,但是一旦喊cut,她就马上严肃起来。能跟她再次合作真的很愉快。不过整个卡司,我觉得都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团队,不管是杰森-克拉科还是施瓦辛格,都很难有合作机会了。

   搜狐娱乐:施瓦辛格回归后状态如何?他当时准备好重新扮演终结者了吗?

  阿兰-泰勒:对于终结者角色来说,施瓦辛格是独一无二的人选。但我比较惊奇的是他在加盟第五部《终结者》之前所做的一些事,施瓦辛格拍了不少大片,但其实也演小制作电影比如《丧家之女》,那是部非常少投资的独立电影,故事就是围绕他和他的女儿展开。因此我知道他已经开始做一些新的尝试了。我知道他仍然能扛起整部大片,但他也已经能够演更细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