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旅行“双11”欲做品类黑马
今年的“双11”对于剁手党来说,有点不一样了。往年,买衣服、买化妆品、买食品,都能买到剁手,今年阿里汽车、阿里旅行,都在“双11”期间有空前的促销计划。
阿里旅行的野心
一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将旗下航旅事业部升级为航旅事业群,“淘宝旅行”也由此升级为全新独立品牌阿里旅行。
从事业部到事业群的升级,很明显就能看出阿里集团对于航旅业务的看重,其野心一定不再只是甘心做一个优惠廉价的旅行产品售卖平台,而是要从整个旅游服务产业链入手,做成一个旅游产品的信息搜索、购买、售后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当然,也必不可少地会全程采用支付宝担保交易,让整个旅行体验变得更安全、更可靠、更有保证。
前段时间,马云在美国与杨致远“炉边谈话”的时候,曾有这么一段话让大家印象深刻,马云说,“阿里巴巴在建设基础设施,我们的使命是在十年内,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中国70%-80%的生意,如果你要找顾客,我们帮你;找金融服务,我们帮你;找快递、物流服务,我们帮你;要搞市场营销,我们帮你;还有数据服务,我们也能帮你。所以,我们是这样架构起来的公司,这和你们关心GMV、关心包裹数完全是两码事。这只是我们公司业务的一小部分,我们的视野更宽广。”
从马云的言语中,就能更加清楚地理解阿里旅行的商业逻辑。回顾几年前,淘宝在旅游业务上的发展,过去更多充当传统旅行社的产品分发渠道。现如今,如果阿里旅行依然只是售卖产品,未来很有可能只是用户的众多选择之一。对于在线旅游产品来说,价格便宜就会成为大量用户的首选,结果呢,一定会是无止境的价格战。
如果想要改变传统的旅游产业链生态,必然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阿里旅行显然不打算走OTA打价格战的老路,那它打算怎么走呢?这一年,它又干了些什么呢?对行业产生了哪些深度影响呢?
阿里系内部资源共享
今年年初,在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开始公测一天之后,阿里旅行围绕酒店产品推出了“信用住”产品,并在之后提出“未来酒店”概念。在“信用住”产品中,用户在阿里旅行上选择带有“信用住”标签的酒店后,后台系统会先测算出用户的信用评级,达到一定标准的用户可以进行预订;到达酒店后,不需担保、押金即可入住酒店;离店免结算,系统会自动从用户支付宝账户里扣除房费。类似的还有其在机票产品上推出的一键退改签,以及签证上推出的“在线签证”。
仔细研究以上这些旅游产品,你会发现背后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它们无一例外都和阿里系其他业务板块在技术和信息层面实现了无缝对接。
以“信用住”为例,用户通过阿里旅行下单的同时,预订信息会实时传达给酒店中央管理系统,酒店将会为客户保留房间。目前,阿里旅行还计划基于数据开发出自助开房入住系统和发票自动提交系统。
还有,阿里系独有的支付能力也开始发威,比如从芝麻信用延伸到旅行签证业务,这一定是其他OTA企业实在无法插足的领域。目前,阿里旅行已经与卢森堡、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有关部门达成了合作,推出“在线签证”,用芝麻信用替代部分送签材料。
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但是不能否认,阿里的特长就是对消费者购物心思的洞悉力,以及调动整个阿里生态体系资源的战斗力,最终让服务实现一个质的突破。
阿里系外部合纵连横
不仅如此,在投资上,阿里集团对于阿里旅行也是下足了血本,阿里旅行不但自己做,还砸钱构筑生态,别人只能感叹有钱真好。
2014年9月,阿里宣布了其上市之后的第一笔重大投资,即以28.1亿元投资酒店信息服务商石基信息15%股份。石基信息在国内五星级酒店业信息管理系统市场占有90%以上的份额。正是得益于石基,阿里旅行平台实现了和酒店PMS的直连。此外,阿里还投资了出境游的佰程、UGC社区穷游、在路上等多家与旅游相关的公司。
就在前几天,阿里旅行还宣布与新浪旅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阿里旅行的平台能力和新浪微博的内容数据,从内容到产品等多层面展开深度互通,联手打造国内旅游生态闭环。
与此同时,双方宣布将在今年“双11”期间,共同推出旅游产品“蜻蜓客”。“蜻蜓客”是通过旅游自媒体或旅游达人,为用户提供行程定制的产品,以共享经济的模式,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旅行服务,最终完成交易闭环,并将服务延伸到线下。
在深入景区拓展方面,今年9月22日,阿里旅行在深圳启动了名为“未来景区”的战略。根据其说法,游客来到与阿里旅行建立合作的未来景区游玩时,只需携带手机即可完成吃喝游购全程自助式在线操作:从线上到线下,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从在线预订到景区消费的无缝对接。
为什么过独木桥?
回顾阿里旅行这一年,走了很多路,大部分是独木桥,是其他OTA企业10年来都想走,但是都没能走过的路。
对于2014年才开始独立做阿里旅行团队,难度真的不小。整个市场“三面环山,四面环海”,阿里旅行走了一条突围之路,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从目前来看,阿里旅行的布局已经让传统的在线旅游巨头们感受到了威胁。
回到在线旅游的竞争,用户端价格已经不是唯一阻碍用户选择的因素,相反服务是所有OTA们都在跟进的领域,价格战是营销,最后落实到用户的是服务。
目前的行业,整个旅游市场整个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行业从业者还在一味地强求GMV这个单一指标,其实对于阿里旅行来说并不公平,过去淘宝旅行就有庞大的规模,但是阿里旅行在独立之后如果只是扩大交易额就“小题大做”了。
况且,前面提到的大量投入如果放到价格战中,市场营销中,估计转化率高得惊人,因为从身边的朋友到家人,旅游的消费都在逐年增加,缺的不是产品,而是对于旅游服务的追求。
回到用户来说,只是为了购买产品,平台并没有通过服务来黏住用户最后可能只是一次性的玩具,用完就丢了。
未来景区、信用酒店、信用签证、放心飞等产品,对于阿里旅行来说,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打破过去传统用户被动接受服务,转而平台成为高质量服务的提供者,最终通过服务产生黏度,反补到平台,加上阿里体系下天生的用户反馈评价习惯,能大大增加口碑的积累和影响。
阿里旅行一周年,也恰逢“双11”,一年的最好的汇报表演时刻,阿里旅行准备在“双11”购物狂欢之际成为该品类的黑马。(王长胜)
(原标题:阿里旅行“双11”欲做品类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