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财报中,有哪些重要内容被媒体忽略了?

28.10.2015  23:07
。在这位对冲基金投资经理看来,京东目前C2C平台上售假现象也很严重。

原标题: 阿里财报中,有哪些重要内容被媒体忽略了?

  昨天,10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201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不要跟我说应该是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规则这就是第二财季)。营收为人民币221.71亿元(约合34.90亿美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为人民币227.03亿元(约合35.7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0.30亿元增长649%。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92.52亿元(约合14.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60.08亿元增长36%。雅虎财经汇总的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高于华尔街的著名“28位分析师”的平均预期。当日晚间,阿里巴巴开盘股价大涨。

  此外,还有一些更细化的分析,大概是这样的:1.利润大增来自阿里健康资产收益;2.淘宝交易额增速放缓,与天猫差距渐小,也就是说天猫增长迅猛,数据显示本财季GMV增长相当于京东GMV,换句话说,涨出一个京东来;3.不出所料,移动端增长突出,移动端营收同比增长183%,占总营收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9%,提升至61%。;4. 阿里云增速最快,营收同比增长128%。

  以上内容,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我就不展开讨论了。今天我要写一个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点。如果你仔细阅读这份财报会发现有一个新披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今年初问询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事件已有定论说明:撤销对阿里巴巴加强监管的建议。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先回顾一下,今年年初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就淘宝售卖假货问题展开的一场公开论战。

  在那场著名的论战中,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指出淘宝平台存在的几个问题;而阿里巴巴方面则认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假货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是在当今这个日益增长的经济环境当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之一,而阿里对平台上假货一直采取零容忍政策。

  这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似乎更大的领导都出面了。最终,阿里与工商总局经历了数轮交锋之后,双方握手言和。但此事还是让阿里巴巴股价大跌,甚至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关注,并就此事向阿里发出查询函。

  要知道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这事有点闹大了。于是,阿里主动对信件内容作出披露,SEC要求查询的是阿里与工商总局之间互动及其它相关事项的背景情况和其他信息,阿里积极配合SEC的这一需求。阿里称,“我们选择了主动披露这一需求,这是因为我们重视对投资者保持开放,也感到披露此事能够帮助避免错误的流言和猜测。

  这不,大半年就这么过去了,估计大家都快把那个事情忘了,但是美国佬干事还是有头有尾的,特地在本次财报中声明,阿里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里,阿里与SEC一直保持良好沟通,积极配合。如今SEC已正式通知阿里,基于此前所收集到的相关材料,对此项问询做出最终定论——将撤销对阿里巴巴加强监管的建议。

  其实,关于假货的事情,一直是困扰中国电商多年的老问题。仅仅是过去这两年,阿里巴巴在打假和加强消费者保护方面投入了超过10亿人民币,大概有数千名员工组成特战营从事打假工作。

  再之前,聚美优品也是因为类似的问题被媒体曝光,股价大跌,至今都没有恢复元气。就连声称以自营为主的京东,依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在前几天,美国那边爆出一条新闻说,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在美知名财经博客Seeking Alpha发表投资预警:假货盗版会成为京东收益的毒药吗?

  这位对冲基金投资经理在文章中称,在浏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时,发现一份由商标工作联盟(The Trademark Working Group)拟定的文件。商标工作联盟是一个非正式合作联盟,旨在世界各地呼吁要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这份文件名叫《2015年“恶名市场”名单No USTR 2015 0016》,名单上罗列的销售盗版假冒的市场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和巴拉圭。

  这份文件的关键结论是阿里巴巴和京东在其各自C2C平台上都有假货。但是,媒体和投资者,尤其是大部分北美投资机构,把目光都盯在了聚光灯下的阿里巴巴C2C平台存在的售假情况,却忽略了京东这一平台在假货盗版泛滥的问题上并不比阿里巴巴少。

  在这位对冲基金投资经理看来,京东目前C2C平台上售假现象也很严重。而且在经过与淘宝京东平台上的商家几轮对话后,他认为京东C2C平台上的售假现象实际上并不比阿里好。

  在这份“恶名市场名单”的报告中,有一点尤其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份由商标工作联盟提供的非常正式调查暗示,在阿里大面积打击售假盗版的背景下,在京东上售假卖盗版的商家很大一部分是被阿里驱逐出去的。

  该报告中称,认可阿里巴巴全力打击售假和盗版的态度和行为,并认为阿里巴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京东对C2C平台的管理松懈给售假商家找到了淘宝以外的另一条出路,而这对京东的品牌形象是不利的。

  同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电商公司,京东跟在阿里后面完全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而且,由于模式差异,京东在打击假货方面应该更有优势才对,出现在“恶名市场”名单中实在令人遗憾。

  作者是《中国企业家》、《彭博商业周刊》前科技主笔

  我的文章还将发布到百度百家、新浪科技、腾讯科技、网易科技、搜狐客户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虎嗅、钛媒体等数十家网站

  我的一个微信公众号是“王长胜”ID:wangchangsheng110

  我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号是“科技观察”ID:kejiguancha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