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陂最浪漫的仪式!祠堂里过乞巧节
大洋网讯 距离七夕还有三周!这个“最浪漫”的传统佳节,在广州怎么过才特别?古祠堂里庆乞巧,这样的体验你可曾有过?在车陂,一个传承百年的广府民俗,一种流行至今的文化活动,让七夕不再是“浪漫”这么简单。
在广州过七夕,除了特别热,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祈求美好的姻缘,有人奔波在相亲路上,有人寄托于占星问卜,而车陂人则用一种独特的仪式,让巧手的“织女”遇上了她们的“牛郎”。记者独家“探班”车陂乞巧文化活动准备现场,带你透过镜头抢先领略2016年乞巧新品!
最浪漫的传统节乞巧文化在车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在广府地区也称之为“七姐诞”。据传,广州人从五代之前就已经有了“摆七娘”、过“乞巧”的风俗。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曾经沉寂了数十年的“七姐诞”在东圃、黄埔一带复兴。而车陂,就是乞巧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节前由未婚女子组成‘七姐会’,筹备过节之物。先用碗装上谷粒用水浸泡一夜,培育成秧,又用瓜果砌成果盆,还备齐各种器皿、食品、香烛等祭祀物品。规模较大的‘七夕会’,还摆设有历史人物为题的刺绣作品。初六晚开始将上列物品在‘公宅’(祠堂或厅)摆设,供人们观赏。有的社(坊)还请艺人演唱南音或粤曲。”——《车陂村志》
旧时秀巧手,觅姻缘今朝续传统,讲创新
在尚书王公祠里,车陂乞巧文化周活动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据车陂东岸社区居委会主任郭艳红介绍,摆七娘、拜七娘、做七娘饭,都将在这座古色古香的祠堂里进行。而在青砖碧瓦的古朴氛围里,一朵朵绽放的手工花格外引人瞩目。据悉,早在今年3月,巧姐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筹备今年七夕的摆七娘。
旧时,摆七娘不仅是祈福仪式,更是姑娘们秀巧手,寻觅姻缘的好机会。但如今摆七娘的主力多为长者,巧姐们最年长有80岁高龄,最年轻的也有60余岁。
“用铁丝勾勒花瓣形状,用丝网包裹成型,再将花瓣与花蕊扎在一起……”看似复杂的手工花,经过巧姐们的分工合作,不到几分钟就初步成型了。“今年是做花(摆七娘)的第10年了!”人称芳妈的一位巧姐告诉记者,手工花的做法都是大家自学的,平时看到好看的花,就会摸索着去做。
“ “我们今年不仅有传统的纱花串珠,还有‘小蛮腰’和‘花城广场’这些新样式,不过要等乞巧节才拿出来,现在要保密哦~”——芳妈幽默地说道
在延续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巧姐们今年也创新了许多样式。
独家发布!巧姐解读“七娘盘”
各位看官,以下内容绝对是首次发布!乞巧活动“摆七娘”必不可少的物品——“七娘盘”独家解读!
七套物品,在中间红色的是剪刀,绿色的是手镯。除了用彩纸裁剪拼贴而成的梳子、蓖子、发簪、耳环、镜子、毛巾、衣服,还有制作精美的鞋子。而最有创意的莫过于用瓶盖制作的戒指了。据芳妈介绍,七娘盘中的物件是供七位仙女梳妆打扮用的,虽然种类固定延续传统,但巧姐们希望能做得更惟妙惟肖,于是便有了3D版的“戒指”。
谈及手工技艺的传承,芳妈言语中透露出无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玩手机,哪有兴趣做这些。有几位技术很高的巧姐,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不能继续做(手工)了,只有我们几个努力多做一点。”
乞巧“继承者” 萌娃创作纽扣画
炎炎夏日里,为乞巧节而努力着的,除了巧姐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团队。他们就是富康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精细的手工艺品许多大人都做不好,五六岁的孩子能完成吗?
22种不同的颜色的纽扣,拼贴成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绽放的花朵、开屏的孔雀……一幅幅乞巧主题的画作都出自幼儿园小朋友和老师之手。活动策划者甄老师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立体手工的完成难度较高,而简单的纽扣画既能提高参与度,又能提升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幼儿园园长罗小清介绍到,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将在乞巧活动中展出。在东岸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幼儿园还将以乞巧节游园会的形式,邀请大人孩子一同参与游戏,为传统佳节增添一份温馨。
来源:微社区e家通
【图文记者 珠珠 易冬琦(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