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引入零首付分期购校车模式

17.06.2014  12:19

  陆丰市潭西镇愉林学校的4部新国标校车。戎飞腾 摄

  校车安全问题,近年来频繁闯入中国公众的视野。自2012年专用校车新国家标准颁布以来,我省也相继出台了相关实施办法,计划于2015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现有校车到新国标校车的过渡。

  在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许多学校,一部部明晃晃的“大鼻子校车”已经陆续到位并为孩子上下学路上的安全提供保障。但是一部国标校车动辄数十万元的价格,对于粤东西北许多欠发达地区而言,无论从政府财政还是学校经费来说,均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如何让落后地区的孩子也坐上高大上的“大鼻子”?地处粤东的汕尾陆丰市,2013年之前拥有国标校车的数量还几乎为零,去年5月份被省纪委暗访组查出严重校车安全隐患,如今一年多过去,这一数字已达到50部。该市首创性地引进了“零首付、5年分期”校车服务运营模式,对于克服经费困难和调动学校的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部更换至少4000万元

  汕尾陆丰市潭西镇愉林学校门口,两部残破的土黄大巴停靠在空地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二十米外四部明黄色的“大鼻子校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愉林学校校长陈汝洲告诉记者,残破的大巴就是去年5月份被省纪委暗访发现的非法组装车,在那之前,该校用它们超载运送学生,核载20多人的车内,往往要挤进40多名学生。“现在,还把他们停在那里,是希望警醒自己要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对于陆丰大部分的乡镇民办学校而言,每年也仅仅能维持收支的大致平衡。据陈汝洲介绍,愉林学校每年除去学校的运营成本,能够拿来用于学校基础设施投入的费用,就是40万元左右。也正因此,之前为了省钱抱着侥幸心理,从报废车站买来了四部组装车用于接送学生。

  非法校车运输问题被发现之后,愉林学校被要求整改,学校董事会硬着头皮筹资50多万元,才买来了两部33座的国标校车。然而,这仍然不足以满足全校200多名需接送学生的需要。

  受愉林学校校车事件影响的,远不仅仅是校方。教育局、交通局、安监局还有交警等多名相关负责人受到处理。陆丰市教育局局长陈锦照向记者坦言,自己也因此受到处分,从那之后,校车问题就成了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按照去年陆丰全市清查的结果,整个陆丰非国标校车的存量约在150-200部之间,如果全部更换,至少需要4000万元的资金投入。

  带着这样一道难题,陈锦照在一次赴广州开会期间偶然认识了广东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孙戎。从银行信贷系统退休的孙戎,对于欠发达地区添购校车所面临的资金难题一直有思考。

  “买校车和买房子一个道理,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钱就分期。”孙戎介绍,但是因为校车不是私家车,又属于非营运车辆,很难直接在银行办理按揭付款,如果由学校向银行贷款,资产抵押又成为难题。因此,引入第三方金融公司成为一种选择。

   共11所学校签订合作合同

  6月13日上午,“数字校园·智慧校车”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陆丰市国家标准校车启用现场会在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全省各县(市、区)以上教育系统均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学习借鉴陆丰对于校车运营的创新运营模式。

  陆丰市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掩饰不住兴奋,去年还被作为典型批评的陆丰校车问题,时隔一年却成了全省学习借鉴的对象。

  去年以来,陆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添购了符合新国家标准的校车50部。其中除去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优质民办学校自行一次性购买,其余21部校车采用的均是陆丰创新引进的“零首付、5年分期”的服务运营模式。

  据了解,陆丰市政府采取的模式是:由第三方公司按照学校指定的型号一次性购买校车,然后第三方公司采用租赁的形式将校车提供给学校使用。租赁的价格是该款校车按5年(60个月)分期供款的数额,利率略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5年期满后,第三方公司按每部校车1000元的价格将产权过户给校方,按15年的校车使用年限计算,校方将可以在5年后近乎零成本获得10年的校车所有权。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学校参与购买校车的积极性,陆丰市政府拨出100万元专门经费,对首批分期购买的校车所产生的利息部分按1万元/年的标准进行补贴。

  陆丰华美中英文学校副校长吴建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某品牌30座国标校车30万元/部的价格计算,5年期下来利息为7万元左右,除去政府贴息部分,学校所需要承担的利息分摊到60个月之后几乎可以忽略。“相比起直接向银行贷款,门槛和补贴后的利率都更低。虽然(第三方)企业在这中间也要赚点钱,但总体来看是一个(学校、政府、企业)三赢的选择。”吴建生介绍。

  陈锦照介绍,分期租赁模式引入陆丰后,校方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参与,共有11所学校与第三方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其中,愉林学校又购买了两部44座“大鼻子”,连同此前的两部,目前已基本能满足学校接送学生的需要。

  “2015年(全部更换国标校车)的政策红线摆在那里,我们为学校更换国标校车提供了平台和政策,资金便不应再是理由。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对剩下的一百来部非国标校车进行清理。”陈锦照表示。

   需进一步完善校车运营监管

  拥有国标校车只是第一步,在许多校车事故中,超载、疲劳驾驶等,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果监管、服务等配套没有跟上,高大上的“大鼻子”仍然无法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据陆丰市教育局介绍,在解决购车难题的同时,教育局还为这些新购置的校车引入了GPS和视频监控服务平台,设备统一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免费捐赠。

  记者在教育局的视频监控室看到,20多部配备了监控系统设备的新增国标校车均已连入系统,从监控平台上,监控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校车的位置、行车状况,并可以对校车的行车路径进行回顾,检查校车是否越出正常路径范围行驶。车上配置的四个摄像头,对车前路况、司机驾驶状况以及车内、车门处的情况进行实时摄录,并可通过3G网络从监控平台进行查看。

  不足的是,这一系统目前仍无法实现非正常状况或突发状况下的自动及时报警,仍需要依靠人力进行监控。这一部分,仍需要政府多个部门进行下一步的协调完善。

  华美中英文学校一名学生的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从她家到学校大约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在学校添购“大鼻子校车”之前,她一直不放心让孩子乘坐校车,每天既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像打仗一样紧张”。而现在,不只家长放心了,孩子也喜欢漂亮的校车。

  “有些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用引入现在的模式运营校车,毕竟再优惠的利率,5年下来的总投入也要高于一次性投入。”陆丰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陈俊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这一方面是由陆丰的经济现状决定,另一方面也是对陆丰未来几年经济发展拥有信心的体现。“我们相信接下来陆丰的财政情况会越来越好,多出来的利息成本完全可以消化。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快地让孩子们使用上安全校车,在安全账和经济账的比较中,这是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所能做的最好选择。

  国家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也对这一模式表示认可。他认为,这一集公益与服务为一体的(校车运营)新模式,用金融手段化解了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难题,“接下来应该从制度上把新模式固定下来,为全国提供经验”。(戎飞腾 洪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