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事史学家陈予欢:用军校传记接续断档历史

07.09.2015  00:22

  中新网广州9月2日电 (许青青 汤婉香)中国首部系统的中国军校将帅传记系列《近现代中国著名军校将帅传记书系》即将在台湾出版,著作者陈予欢认为,该系列书的目的在于客观再现历史,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的贡献,另外,可以把断档的历史重新接上,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过去。

  陈予欢,军事人物传记作家,黄埔军校史、近现代中国军校史、民国军事史研究专家,这套《近现代中国著名军校将帅传记书系》正是出自他之手,包括《黄埔军校将帅录》《保定军校将帅录》《陆军大学将帅录》《中国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将帅录》《东北讲武堂将帅录》和《云南讲武堂将帅录》,总计约1300万字,收录20世纪上半叶近现代中国六所最出名的军事学校的20000余位将帅名人及其个人历史照片15000余张,现已成为很多专业研究者的案头工具书。同时,由于其拓荒性和全面性,整套书系的中文繁体字版出版权已由广州出版社授权给台湾思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于年内在台湾出版发行。

  陈予欢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科班出身的他本职工作却与历史研究并不相干,对民国军事史和近现代中国军校的研究全属个人兴趣。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对历史的自发研究。彼时,“近现代中国军校历史”这一领域尚无人问津,也正是这一份无人问津的空白,让他萌生了当这“第一人”的想法。

  “这些年我买书至少花费十万元,每年数千元是很正常的。”陈予欢回想着早期搜集资料的情景,跑过众多档案馆、图书馆,复印了大量文字资料和照片。他介绍,原版的军校同学录是他编撰的史料基础,他参加了许多军校同学的联谊会、将帅后人以及研究人员的联谊研究机构,通过这些途径获知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信息。历时20年的潜心研究写作过程中,陈予欢还为此走访了中国十几个省、两三千名中国著名军校将领的后代遗属,收到过数千封当年将帅以及后人的来信反馈。

  在搜集写作的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与现传说法不符的例子,比如民政部今年8月24日公布的第二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他就发现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1旅参谋长万全策,曾有传言他已于1937年12月11日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了。陈予欢经过对史料的认真考证分析,证明了万全策并未牺牲,而是幸存下来回到广西,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去世。

  利用业余时间著书,在史料中发现乐趣,陈予欢一做就是20年。写《黄埔军校将帅录》的时候电脑还不普及,单是那本书的手稿就高达两尺。当年《黄埔军校将帅录》出版时,陈予欢就在内容简介中提到了此后的“军校将帅录”系列的写作计划。为此,他做了长期的准备,笔耕不辍,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唯一的乐趣就是泡到资料堆里。如今,这一系列的最后一部《东北讲武堂将帅录》已经完成写作,并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核,预计2015年年底出版发行,他计划20年写完军校将帅录的心愿终于完成。

  “这系列书的目的在于客观再现历史,肯定了国民党在抗日战场的贡献”,陈予欢谈到著书的意义时如是说,“另外,把断档的历史重新接上是这套系列书最大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生前在为《保定军校将帅录》作的序中称,这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个人独著大型人物资料工具书”,并评价道,“《保定军校将帅录》是对民国人物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层的研究与整理。这项工作做起来比较繁杂琐碎,但如能收集整理研究并形成系统的专题资料后,我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