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贤:发力供给侧区域政府大有可为

14.03.2017  20:0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从中观经济学理论来看,以创新为根本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要求区域政府加强‘超前引领’,依靠市场规则和市场机制,运用规划、投资、消费、价格、税收、利率、汇率、法律等政策和手段,开展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有效地调配资源,形成经济增长领先优势和科学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陈云贤博士近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

  区域政府具有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三大职能

  南方日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区域政府可以有怎样的作为?

  陈云贤: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楚现代区域政府有哪些职能和这些职能产生的基础。西方经济学通常都把区域资源分为两类,即可经营性资源(以产业资源为主)和非经营性资源(社会公益和公共产品),认为可经营性资源的配置应交给市场,非经营性资源的配置应交给政府,从而都把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外的一种组织来看待。

  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可经营性资源和非经营性资源中间还有一个“模糊板块”和“交叉领域”,我把这类资源称之为准经营性资源:即可由市场来承担,也可由政府来完成的经济发展民生事业。它以各区域城市资源为主,包括各类公共服务系统和软硬件基础设施,如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环保、教育、医疗等。

  因此,现代区域政府具有三大职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分别对应着可经营性资源、准经营性资源和非经营性资源的调配和管理。这就意味着区域政府具备“双重职能”:一是“准宏观职能”,就是区域政府对本区域的经济加以宏观管理和调控;二是“准微观职能”,就是区域政府代理本区域与其他区域展开竞争。于是,具有准微观职能的区域政府和企业共同构成了现代市场竞争体系中的“双重主体”。

  区域竞争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竞争

  南方日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区域政府是如何开展竞争的?竞争领域是什么?

  陈云贤:区域政府竞争在不同区域之间展开,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区域资源调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具体表现为八个方面,即:项目竞争,产业链配套竞争,人才、科技竞争,财政、金融竞争,基础设施竞争,环境体系竞争,政策体系竞争、管理效率竞争。其实质内涵是对“可经营性资源”采取什么政策以增强企业活力、对“非经营性资源”采取什么政策以创造良好环境、对“准经营性资源”采取什么方式参与、遵循什么规则、配套什么政策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区域政府竞争实质体现在对资源优化调配的竞争上。

  企业竞争主要表现为对产业资源配置的发力,区域政府竞争则主要表现为对城市资源配置的发力。两者之间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从竞争领域看,区域政府竞争主要表现为要素市场的竞争,包括土地、资本、人才、产权、技术和信息等软硬件市场;从竞争手段看,区域政府把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从竞争路径看,区域政府以效率型增长为主导;从竞争导向看,区域政府以优化供给侧为导向。从竞争模式看,区域政府竞争主要表现为DRP(District Resources Planning),有效调配区域各种资源要素按区域规划和战略实施布局与安排。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南方日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减法和加法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这里应该如何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陈云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人们常用“大政府、小市场”“弱政府、强市场”这种此消彼长的逻辑来描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在现实世界中,两者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事实上,如果认真考察那些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成功的国家或地区,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政府发挥作用的边界有大有小,但他们在支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进行超前引领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都有一个“强政府”。新加坡是这样,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德国也是如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不仅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区域政府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发展的“双动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没有“强政府”,“强市场”就不可能正常而高效运转。“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应该是我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追求的目标。

  “强市场”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强政府”可以营造和保护好市场环境,创新发展新理念,培育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优势:“强政府”不是为了替代“强市场”,“强市场”同样需要“强政府”作保障。有了这样的“双强机制”,才能有效纠正市场失灵,减少政府失灵。

  制度与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制胜点

  南方日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区域政府如何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陈云贤:当谈到供给侧结构改革,很多人会更多想到产业经济这一方面。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包括产业经济,还包括城市经济和民生经济。对于产业经济,区域政府应发挥导向、调节、预警作用;对于城市经济,区域政府应该发挥调配、参与、维序作用;对于民生经济,区域政府应该发挥保障、托底、提升作用。

  产业经济、城市经济和民生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创造新的增长点。像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垃圾分类、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食品安全监管等,都是区域政府大有可为的。

  无论是调整存量还是提升增量,都需要区域政府“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就是竞争力,持续的创新就是持续的竞争力。区域创新是区域政府竞争的核心。政府应通过超前引领,运用规划、投资、消费、价格、税收、利率、汇率、法律等政策和手段,开展理念、制度、组织、技术创新,从而达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领先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广东省情跟全国略有不同,也率先进入新常态。您认为广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有什么“广东策”?广东的区域政府又该着力做好什么?

  陈云贤:可以说,广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在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广东还有两大策略很成功:一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抓住创新这个根本,不仅实现了技术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而且还实现了理念创新。这三年来,每年春节后广东召开的第一个全省大会都是科技创新大会,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形成了全省上下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2016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到2.58%,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分别增长21%和55%,技术自给率达71%,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已经迈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

  此外,广东通过深入实施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落实全面对口帮扶,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全省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2016年,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4.9%和32.5%。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出省通道1条、连接珠三角通道4条。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5%,占粤东西北地区的比重达28%。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起步区建设有序推进。

  展望2017年,广东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好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正在更大力度地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提升珠三角优化发展水平,这将有力推动产业共建,经济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