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宾:以医养医导致看病贵
陈宏宾,东莞市宏元堂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安徽芜湖人,出身于医药世家,1992年成为安徽省最年轻的大内科主任,1998年正式被任命为安徽省皖北矿务局总医院副院长,2001年3月毅然决然扔掉了“金饭碗”后,历任东北爱龄奇医院(原解放军207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广州东方医院执行院长、南方医科大学广济医院副院长、广济南栅医院院长,2010年正式开始自己创业,致力于中医事业发展。
政府需要加大医疗投入
以医养医,导致医改停滞不前。推行平价医疗,医院没有利润,院长都没得做。
南方日报:政府推行平价医疗,居民依然在说看病贵,您觉得东莞如何降低看病的费用?
陈宏宾:目前医疗上的投入远远不够,这就让医院的生存发展很艰难,只能走以医养医的路子,导致医改目前停滞不前,这也是真正的矛盾所在。
医改牵扯到很多利益集团的问题,例如我们花1000万元才做好的工作,可能用100万元就能做好了。其余的900万元哪里去了?这其中有官僚的原因,最后一环才是医生,但医生却背了所有的黑锅。
举个例子,目前北京的CT、MI等仪器设备的保有量,超过全法国的总量。大量的医院设备可能是闲置的,这需要多少资金来购买。而在检查的过程中,不少人是过度医疗,这不仅浪费了没有医保的居民的现金,也浪费了国家财政的钱。肿瘤治疗中的化疗也存在巨大的黑洞。这些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的医疗机构,目前做中医服务的很少,为什么?因为中医不怎么赚钱,如果一个医院推的中医服务多了,那好了,没有利润,院长没得做了。
要让老百姓真正看病不贵、不难,这需要政策的扶持,包括财政上的投入,以及社保等新政策的推动。
目前,东莞2000多家门诊多数没有社保定点。为什么我们的普通医疗、最接近大众的医疗反而被社保拒之门外?打个比方来说,这好比孩子生下来了,不给户口,然后再慢慢从这种“黑户”来赚钱。
另外,看中医我们怎么不能社保报销?根据东莞最近出台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如果要真正做到平价医疗,那么这块的社保报销政策就应当尽快跟上来。
卫生主管部门要走进一线
管理机构和人员必须走到基层医疗机构中,了解具体的医疗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来调配东莞的医疗资源。可能第一年会比较难,但后面就容易了。
南方日报:东莞医疗资源丰富,但一到部分病症高峰期,一些医院的门诊还是人满为患,这是否意味着,资源的分布和调配方面需要更科学的配置?
陈宏宾:的确,东莞的医疗资源不缺,但在具体过程中,管理这一块的关口要前移。
举例来说,全市的儿科在手足口病等高峰期的时候非常繁忙。卫生主管部门有一个全市的统计平台,了解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主管部门可以调配医生到各个医院去。另外也可以发布信息和宣传,让家长们不要集中到妇幼、人民这些市内大型医院。
东莞的医疗管理人员是严重缺乏的,按照以前的县级来配置、管理目前东莞这么多医疗机构,确实有些分身乏术。不过,这不能作为没有服务好的理由,我建议管理部门必须做好这个事。
具体来说,就是管理机构和人员必须走到基层医疗机构中,了解具体的医疗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来调配东莞的医疗资源。可能第一年会比较难,不过后面做起来就容易了。
南方日报:如果照您的建议实施,可能打破行政藩篱这一块会比较难?
陈宏宾:的确。不过7月23日,深圳已经正式确认《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如果一切顺利,自由执业将在今年底前在深圳铺开。也就是说,已在深圳注册的医生在多点执业前无须经过医疗机构的批准,只要在指定网站简单备案就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执业。
这种做法也将是今后医生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一直以来,公立医院的医生像是一群“准公务员”,他们的收入、晋升、养老等等每一步,都被体制所保护并束缚着。由于医疗劳务价格被严重低估,医院和医生只能逐渐背离公益目的。
如果一个主治医师看一个病人只能从挂号费里挣1块钱,以药养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公立医院和医生的生存之道。只有让医生的身份摆脱束缚,靠品牌和市场去调节医生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才有可能让患者接受更符合医学本质的医疗服务,让医生行医的目的更加纯粹。
医生一旦流动起来,患者就可以不用排长队即可在各类医疗机构享受到专家服务。另一方面,医生走穴合法化也将鼓励医生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更多合法收入,保障行医安全。
政府可以购买医疗服务
社卫中心的呼吸机有什么意义?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做好保健和基础医疗服务。
南方日报:对于东莞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您有何建议?
陈宏宾: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对于医疗卫生这一块,所谓的“消防”,重点在于消,而没有在于防。
东莞有着庞大的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很多还是形式主义。
举例来说,我们的社卫中心很多都有心电图、呼吸机、彩超,对于这一级医疗机构来说,估计呼吸机很多人用不了、不会用。以呼吸机举例来说,很多一级医院的医生都不太会用,而病人一旦到了需要使用呼吸机的程度,说明他病情非常危险,社区医疗机构也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了。这些设备的购置,多数是当年在SARS时期,国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配置的,目前估计多数都在闲置。
从保健这一块来说,我觉得社区医疗机构还是大有可为,做好这一级,东莞这些居民的健康水平将会大大提高。
在1995年的时候,我就曾经带队到济南去考察,他们是做得比较好的。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在前期进到社区的每一户居民中,进行健康普查和建档。这一块可能前期工作量比较大,不过其后能进行重点干预,有利于社区诊疗的开展,现在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估计联网咨询这一块能做的更好。这一做法,如果是市、镇、村三级财政投入的话,应该用不了多少钱,而且对于居民来说,如果花上百来块钱能对全家做个健康档案,相信也乐意接受。
现在很多政府职能都进行了转移,政府购买越来越多,这种做法应该也可以用于我们的医疗事业当中。例如我们的医生,可以在休息时间到社区去,进行一些健康讲座,这都是不难的事情。
此外,一些社区的医疗服务,也可以让就近的一些医疗机构来承担。我相信,基层的医疗机构,包括一些私人诊所,他们选择开业的地点,必然是一个社区人群比较多、比较繁华的地段,服务起周边居民来非常便捷。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让这些医疗机构承接部分保健职能,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这样不是很好吗?
记者 欧雅琴 马喜生 实习生 凌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