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南方都市报GA08版:她们就想做个安静的修书人 华南师范大学女生陈晓丹和小伙伴们志愿修复古籍,她们认为喜欢的事再冷门也要做
这个暑假,当陈晓丹的朋友圈被旅游、奥运和各类玩耍活动刷屏时,她正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图书馆的五楼古籍库室里,从书架上取下古籍,小心放置到书车里,坐到桌前,戴着手套轻轻翻阅古籍,神情专注。
这个暑假,陈晓丹和她的小伙伴们成了“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行动·广东行”的志愿者,成为每天沉浸在“故纸堆”里的人。
别人觉得枯燥 她们乐在其中
“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行动·广东行”是一次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活动,共有39名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等省内外具有古籍保护相关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 在接受古籍保护知识培训后,他们分赴省内10多家图书馆,根据需要着手进行古籍整理、编目,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宣传等工作。华南师范大学入选了12名志愿者,其中有7人被安排在学校图书馆特藏部工作。
“来报名的几乎都是相关专业,对古籍有着十足的兴趣。”陈晓丹说,她是华师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在从老师那得知这个活动消息后,她和同学陈如心一起马上就报了名。而在这里,她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许晓晴。许晓晴是华师文学院国学勷勤创新班20 14级本科生。
好不容易过个暑假,别的同学都在玩,她们却要选择走进一堆旧书中,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陈晓丹说:“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别人所干的事有趣或者是没趣。我没觉得整理古籍这件事情很枯燥啊,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因为有兴趣,所以别人看来再枯燥的作业、整理、查阅资料,我都觉得乐在其中。”
古籍也可能骗你 那么古籍保护志愿者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主要是对华师的古籍进行整理、登记、造册。”陈晓丹举例说,每本古籍都要填写一份古籍整理表,上面列着索书号、题名卷数、作者等信息,为了保证书籍信息的准确性,志愿者需要逐条进行核对。
志愿者们不仅需要对华师现有的古籍做系统的核查,还要把上传到古籍数据平台的数据再做一次审校核查。核查的信息很多,包括检查繁体是否正确,“比如‘钟’字,如果是姓氏,繁体写做‘鍾’,如果是‘钟表’的‘钟’,繁体写作‘鐘’。”
最具技术含量的是版本确认。古籍不像现代出版物有版权页,版本信息规范,如果有重印情况,判定起来更加困难。有些古籍本身已经部分残缺,书页掉损,版本信息不明。即使古籍并未残损,版本信息也并不容易找,“它可能出现在卷首,可能在卷末,甚至在书根。”陈如心说。 陈如心发现,古籍上的信息也可能骗人。“比如,一本古籍里的序和跋写明此书写于乾隆年间,那并不代表它就出版于乾隆年间。”有时候志愿者们看完这几个信息,都难以确定版本。
遇到这种情况,志愿者们可以登录古籍数据平台,根据数据库上传的书影参考判定,还可以向老师求助。
全副武装整理古籍
整理古籍虽然足不出户,可未必是件美差。
“古籍都很旧了,很大灰尘,还有人直接接触皮肤会出现过敏反应。”陈晓丹说,整理时,志愿者是不能带个人物品进入书目区的。“特别是水壶,对于古籍来说是最大威胁,一般单独放在外围。”志愿者工作时都要穿着罩衣,戴上手套口罩,可谓是全副武装。“虽然有空调,但还是挺闷的,特别是戴着手套,很闷。”
不过,这群志愿者也总能找到乐趣。
“我那天翻着翻着,突然就看到一张魏建功的手迹,魏建功耶!”陈晓丹说着眼睛都亮了起来。 陈如心特别喜爱鲁迅,她整理古籍时发现了一本鲁迅手稿的影印本,“一看到就‘哇!’地赞叹了”,她说,虽然是影印本,但也突然一下感觉离喜爱的作家离得好近好近。
“还有很多意外的小惊喜。比如看到了勷勤大学时期的藏书印章,广雅书局的书章,还看到了陈寅恪的借书签名!”陈晓丹说,每当组里有人发现什么“好东西”,大家就会聚在一起品头论足半天,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无与伦比。
“其实,作家的原本手稿上会有非常多的批注,你从这些批注能看出来,有些字句为什么被删掉,为什么被改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地方,就好像为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会比‘春风又过江南岸’更好。这些恰恰是作家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非常有意义。”陈如心说,每次看到这样的手稿,就觉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平日里也喜欢谈古论今 因为常和古典文学、经史子集打交道,这群学生身上也多了几分与同龄人不同的气息———“讲古”钻研劲。 “我们同组有个男孩,中午去饭堂吃饭,走到华师校园里也总是说,这个地方原来叫什么什么,被用于什么用途,不管走到哪,他都能说出一段往事。”三个女生自己说着说着,都觉得好笑起来。“我们这群人平时出去玩,也喜欢去博物馆这些地方。”陈如心说。 许晓晴则对历史建筑特别有兴趣,入学没多久,她就发现自己宿舍楼下有栋不起眼的旧房子,就是清代的镬耳屋。“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她还曾经就小谷围岛上的历史建筑进行过研究,“我记得有一天从屋子前经过,白白的昙花开了,开在青砖上,觉得好美。”
这群女孩爱逛博物馆、听老历史、看老建筑,虽然都是“90后”,她们却沉浸在古老的书本中乐不知返。 也有人说,像古典文献这类的专业未来不是很好找工作。实际上,陈晓丹也觉得选这个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了。“我们这届才8个同学,其中3个男生。”陈晓丹说。而许晓晴班上也就23人,其中7个是男生。“我们中也有家长会认为,不应该选择这个专业读研,会觉得不好找工作。”
“可是为什么学习的时候就要去考虑工作的问题呢?如果一开始就要考虑找工作的问题,那你很多东西都可以不用学了。”这群年轻的女孩希望这个阶段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使这件事再冷门,也不用怕。
陈晓丹华师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
爱好:闲暇时喜欢去广州的老社区逛,听社区里土生土长的人讲段古,有一种看到活地图的感觉。 陈如心华师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
爱好:喜欢旅游,偏好西安、北京这样的古城。特别喜欢逛博物馆。
许晓晴华师文学院国学勷勤创新班2014级本科生
爱好:喜欢建筑,特别是岭南古建筑。觉得从古建筑上看春夏秋冬的交替,是件十分美好的事。
报道链接: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6-09/22/content_78816.htm
作者/通讯员: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