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蜡丸工艺 细诉广州与海上丝路前缘

02.12.2015  13:22

人民网广州12月2日电(李士燕) 今天,”一带一路 广东出发”全国网络媒体广东行采风团来到来到广州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了解陈李济首创蜡丸工艺制作发展过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陈李济首创蜡丸工艺因促进了中成药远洋贸易而备受国家、省、市等各级媒体关注。

陈李济始创于公元1600年,由广东南海人陈体全、李升佐共同创立。店名“陈李济”寓意“陈李同心,和衷济世”。2010年,陈李济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全球最长寿药厂”,并成为中国四大中医药堂之一。以“首创蜡丸文化”和“百年陈皮文化”为代表的“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还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们在博物馆了解陈李济415年历史。 李士燕 摄

陈李济首创的蜡壳丸包装制作工艺,开创了传统中药汤剂向丸剂发展的先河,为中国古代中医中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推广到全世界创造了重要条件。据陈李济非遗传承人莫国强副总经理介绍,陈李济首创蜡丸的出现与广东地理环境有关。岭南天气潮湿,多数中药材含有糖、淀粉、挥发物等成分,极易吸潮、霉变或招惹虫蛀,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满足远足人群甚至海外贸易的需求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给较早从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的商人提供用药保障,陈李济的工人发明了煮蜡、串圆子、蘸蜡、鎅壳、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八大手工制作工序,从外包装上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是当时医药界的重大创新与革命,使中成药保质期和储存期大大的提高,也推动了中医药产品及中医药文化在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传播。抗战期间,陈李济附近的一口水井中曾捞上来许多蜡壳药丸,经过十数年浸蚀而丝毫无损。1981年,联合国世界科教文组织曾委托北京中医学院和北京科教制片厂,将陈李济的蜡壳丸生产工艺拍成电视录像片,向全世界展播。此项技术一经推广后,北京、杭州等制药中心就相继采用。时至今日,陈李济大活络丸、壮腰健肾丸等名优产品仍然保留着蜡丸剂型。经过不断升华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技艺,陈李济的品牌效应正不断扩大到世界各地。

陈李济市场部部长汪晓彬为记者们介绍腊壳丸包装的工序。 李士燕 摄

据陈李济市场部部长汪晓斌介绍,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发布后,为了弘扬中医药国粹,白云山陈李济公司、《羊城晚报》、金羊网等单位共同策划启动了“一带一路”系列专题报道,陈李济首创蜡丸创意形象征集大赛,并拍摄“一带一路”陈李济首创蜡丸工艺专题片,进一步扩大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国内乃至全球中药界的影响,为推动中医中药走出国门,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贡献着不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