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眼里的“新青年”是怎样的?

09.01.2015  07:22

陈独秀及《新青年》撰稿人的著作,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铸成了一代青年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新人。

陈独秀(图片来自网络)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开门见山比较中西方“青年观”的迥异: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英、美人相勖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从此,陈独秀按照所能理解的现代意义和标准,重建和架构中国社会(青年)的价值体系。

陈独秀痛陈“新青年”的六大性格特征:一、人格形态——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社会观念——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人生态度——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民族视野——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伦理尺度——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常识标准——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发表《新青年》一文,指出改刊名的缘由,进一步描述新青年的时代特征:“青年何为而云新青年乎?以别夫旧青年也。同一青年也,而新旧之别安在?自年龄言之,新旧青年固无以异;然生理上,心理上,新青年与旧青年,固有绝对之鸿沟,是不可不指陈其大别,以促吾青年之警觉。慎勿以年龄在青年时代,遂妄自以为取得青年之资格也。”陈独秀更进而论述新青年何以区别旧青年:“精神上别搆真实新鲜之信仰,始得谓为新青年而非旧青年,始得谓为真青年而非伪青年。”

陈独秀提倡,青年的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的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自不应仅以做官求荣为归宿。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应有五种观念:“一曰毕生幸福,悉于青年时代造其因;二曰幸福内容,以强健之身体正当之职业称实之名誉为最要,而发财不与焉;三曰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四曰自身幸福,应以自力造之,不可依赖他人;五曰不以现在暂时之幸福,易将来永久之痛苦。”

陈独秀及《新青年》撰稿人的著作,唤醒了一代中国青年,铸成了一代青年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新人。

1942年,学者朱光潜以当时的青年和五四时代的青年比较:现在的青年是否还有五四时代青年的那种精神呢?他们对于学术政治教育等等是否有那样浓厚的兴味呢?五四时代青年处于领导社会的地位,现在的青年是否还维持这个地位呢?现在我们国家所处的境地比五四时代危难到万倍,现在青年们是否比五四时代努力到万倍呢?(《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余响至今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