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制药成本造福中国百姓

23.07.2014  09:29
2011年6月,在好友的力邀之下,马卡来到中山市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带领团队获得14项专利。

在中山生活快3年了,澳大利亚籍有机化学专家马卡(Mohamed Makha)依然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夏天的暴雨、闷热得让他有点“受不了”,一见面,他就用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这几天实在太热了!

马卡和中国结缘在20年前,到辽宁大学学习汉语并成为该校化学系首位留学生后,他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并在摩洛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工作过。2011年6月,在好友的力邀之下,马卡来到中山市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

虽然气候未如理想,但马卡对自己在中山的工作、生活都很满意,作为掌握高级制药技术、掌管高端制药企业的专家,马卡协助奕安泰公司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他也热切盼望着中山的医药产业能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

带领团队三年内拿到14个专利

中山市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和生产手性药物原料药、中间体和药物制剂的企业,马卡的主要工作也是在利用手性技术合成用于治疗癌症、高血压等疾病的关键中间体,除此以外,他还要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管理和机构、文化建设当中。

外国的公司都愿意和我们合作,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马卡笑着说,“应用我们现在的技术做出来的中间体成本更低,100公斤的中间体能做出上亿颗药片。现在这些产品卖给印度、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药企制作治疗癌症的药物,客户对我们的技术和产品都很满意,成品价格也比那些大公司的更加合理,让有需要的人也能用得起。”他毫不讳言地说,自己对癌症项目的成果非常满意,而且这种产品在全国都很有知名度。

马卡说:“我来的时候公司刚刚成立,这3年发展很快,我们不仅研发出来20多个产品,还拿到了14项专利。企业内部还建立起了医药管理系统、企业文化,整个过程我都有参与。”上述项目从开发到量产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其中包括了无数次的试验、证明,再推向车间生产,最后投入市场。在他看来,制药不仅包含复杂的工艺、漫长的过程,而且是“危险”的尝试。“这个行业变化特别快,你必须要从一开始就有很好的计划,拿出品质很好的产品,而且还要不断改进工艺。我们也一直在调整。”他说。

期盼更多人才机构加入医药产业

早在20年前,马卡就对中国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因此当时选择到中国留学,3年前到中山工作,也有这方面的目的:“我想在中山多学习中文,了解这里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想法,而且我现在所做的是自己很感兴趣的项目,制药成本降低对老百姓很有好处。”对比中国的大城市,马卡还是更喜欢中山。“我上周刚从上海回来,那里到处都是人,经常堵车,干什么都要排队。”他说,“还是中山的环境比较好,这几年发展很快,而且坐70分钟船就能到香港国际机场,我总是从那里坐飞机回家。

因为会讲中文,马卡在中山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太大障碍,和中国同事的合作也十分顺利,不过作为制药方面的专家同时是企业的管理者,他对产业发展的未来有着更高的期待。

我们在中山、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都是有名的企业,客户愿意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参观,这是因为我们在这里技术突出,没有太大竞争。但从整个中国来看,广东的化工医药产业发展还比不上长三角,中山的医药产业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马卡坦言,现在公司产品要进行高级的分析检验都要送样到上海、广州等地,中山虽然有国家健康产业基地,但高级的研究机构、分析中心尚仍欠缺;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希望能有更多医药企业加入,把整个行业撑起来。

对于像奕安泰公司这样的高端制药企业来说,需要大批有机化学合成人才,可以说是“求贤若渴”,公司也在想办法吸引并留住人才,并花很大力气自主培养人才,但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虽然医药行业充满不确定性,但如果中山能发展出完整生产能力,建立起医药技术基地,相信对中山乃至全国来说都将会是一件大好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