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引领:提高“佛山制造”供给体系质量

18.12.2017  11:48
原标题:“降成本”引领:提高“佛山制造”供给体系质量

  15家佛山陶企抱团成立、以“产业+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众陶联得到“佛十条”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12月13日,佛山率先在全省设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投出首笔资金,向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支持佛山陶瓷行业深入开展行业内部降成本行动。“此次基金的投资,是政府支持陶瓷行业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礼包。”获得这一扶持,众陶联总经理蔡初阳很是兴奋。

  通过设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降成本,这正是《佛山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佛十条”)中重要的内容。

  今年9月15日,继省政府出台“省实体经济十条”后,佛山在全省率先印发出台的“佛十条”专门提出了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除了设立5亿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重点投资佛山供给侧产业资源整合,政策还提出支持行业组团平台建设,以产业链整合平台,助力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

  “佛十条”在聚焦实体经济降成本的同时,引导企业关注质量和效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红利”。

   引导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

  设5亿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

  刚获得2000万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的众陶联,是由15家佛山陶企抱团成立,以“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路径,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陶瓷产业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成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深度整合企业资源,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蔡初阳介绍,众陶联最初业务是以原材料、瓷砖等产品的集中大单采购为基础,为企业降成本。数据显示,目前参与众陶联平台的企业集团已超过400家,平台交易量超过280亿元,累计为陶瓷上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成本12.1%。同时,37家广东省内的陶瓷企业参与众陶联的售电业务,预计为企业降低3.5%的成本。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行动,推动企业实现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底对全国2526位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反映的最主要困难是“人工成本上升”“社保、税费负担过重”等方面。用工、用能、用地、物流、融资、税费成本不断上涨,使企业成本大、负担重,且利润率低。

  可见,要真正卸下实体经济肩上的“大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降成本政策“组合拳”尤为关键。

  2016年,佛山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税负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四个方面,制定实施佛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

  今年,佛山推出的“佛十条”中,则进一步扩大了企业降成本的范围,提出了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整合。为此专门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该基金将重点投向佛山供给侧产业资源整合、创新发展、产业重组、质量提升、补齐短板等项目,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同时,“佛十条”还明确支持行业组团平台建设,推广“众陶联”等经验,鼓励搭建“产业+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

   降低成本增加高端产能

  让企业大胆技改提升效益

  实际上,在引导企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聚焦实体经济降成本是第一步,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把资金用于创新投入,增加高端产能才是关键。

  走进格兰仕电控板生产车间内,43条生产线上,插件、贴片都由机器自动完成,随后AOI识别检测仪自动对产品外观、性能及功能进行把关,保证成品100%合格。

  这个看似不大的车间内,每天量产15万-20万块电控板,产量提升,而人员却比此前大幅减少。“100多个元器件的电控板过去需要20个工人,现在改用机器作业,一条生产线只需要6个人就能完成。”格兰仕电子元件制造部副总监廖华林介绍。

  通过“机器代人”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格兰仕技术改造的一个写照,也是佛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塑料管道加工行业,联塑集团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因此企业的降成本,也从自动化改造开始,技改补贴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项政策。”联塑集团节能办主任李冠表示,在技术改造方面,企业已根据省市区相关政策申报并获得一定的资金扶持。

  为了进一步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今年出台的“佛十条”,专门将技术改造普惠性事后奖补政策享受范围,放宽到市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并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且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这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使我们这些制造企业能更大胆地进行技术改造。”联邦家私集团董事、副总裁李虹瑶说。

  不久前刚收到一笔192万元技改扶持资金的远航酒业集团,是该项政策的受益者。该公司行政总监扶宝珠介绍,公司近年来一直在规划技术改造项目,如今获得第一期技改款项,更坚定了企业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自动化改造的信心和步伐。

  “佛十条”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佛山企业技改的热情。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佛山市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367.67亿元,增长27.1%,保持了高基数上的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53.76亿元,增长32.1%,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

   连锁效应凸显

  激发企业创新占领高端市场

  生产及经营成本的降低,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正为“佛山制造”去产能、补短板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在这一连锁效应下,佛山制造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通过供给端创新抢占高端市场,越来越多“佛山制造”成为品牌和优质的“代名词”。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娜丽莎”)正是这样的例子。

  在广州黄埔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艘来自意大利的货轮缓缓靠岸,船上满载的是意大利ROMANI陶瓷集团为蒙娜丽莎代工贴牌生产的高端陶瓷产品。

  让意大利企业为佛山陶瓷贴牌,这是蒙娜丽莎向高端品牌挺进的创举,也是占领世界市场的“逆袭”之举。这一高端陶瓷品牌也很快打开了市场,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介绍,目前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当初的代工(OEM)和贴牌生产(ODM),逐渐转向自主品牌生产(OBM),抢占高端市场,佛山围绕实体经济降成本,引导资金流向技术改造、创新等环节,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佛山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铝型材生产基地,但建筑铝材门槛较低空间较小,近年来佛山铝材企业纷纷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进行转型升级。如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刚性悬挂导电汇流铝型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上海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建设中,占据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60%。

  “我们一直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每年企业都会有固定的研发投入。如今用电用气等成本降低,使企业产品有更高利润,企业自然会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通过供给端的创新再次提高产品利润率。”在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看来,“佛十条”的实施,已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加大技改提高效率,持续研发创新产品,提升质量攻占高端市场,随着以“佛十条”为代表的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的不断推进,“佛山制造”有望在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撰文:蓝志凌 叶洁纯 刘义超

  摄影:戴嘉信

佛山市国资委加快“处僵治困”工作 提前超额完成2017年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
    2016年以来,佛山市国资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抓住“僵尸企业”处置这个“牛鼻子”,按照省国资委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推动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因企施策、分类处置,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狠抓“处僵治困”工作,不断优化了我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有效促进了市属企业升级转型,各企业经营活力有效释放,竞争力明显增强,总体资产状况得到较大优化。2017年1至10月,市属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7.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