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峁遗址存女殉葬者遗骨:双手反绑 上肢弯曲
图为陕西榆林石峁遗址。 魏永贤摄(人民视觉)
陕西石峁遗址系公元前2000年前后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城址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包围环绕的环套结构,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建筑格局的先河。它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和中华文明起源的传统认识。2013年,石峁遗址连续获得“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荣誉。
自今年4月起,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石峁城址中,发现了4300多年前的房屋遗址和墓葬群,这一发现有助于还原史前先民的生活面貌。为探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进展,记者走进了石峁遗址挖掘现场。
—编 者
发掘出一批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点明确的陶器、石骨器
从陕西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出发,广袤的黄土高原,间或点缀着几丛绿色植被。转过一座沙梁,是一道高逾3米的土石墙,沿墙蜿蜒而行,距今4300多年的大型史前城防遗址—石峁遗址便展现在眼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石峁遗址考古总领队孙周勇介绍,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址组成。形制完备、结构清晰、保存良好。
此次新发掘的地点位于石峁遗址内城韩家圪旦的一处山峁上,与石峁城址的宫殿区—皇城台隔沟相望。今年4月以来,考古人员先后清理出房址19座、墓葬24座,并出土了一批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点明确的陶器、石骨器。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大的面积上横竖排列着多座墓葬。孙周勇表示,韩家圪旦遗址中的遗骨一般比较完整。殉葬者一般是年龄较小的女性,她们的双手被不明显的细绳反绑,一般侧卧面向墓主人,上肢弯曲,显示出一种卑躬屈膝的状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峁考古队队长邵晶分析:“韩家圪旦遗址墓群建筑规格高,随葬物品多,一般的墓葬都有壁龛、有殉人,应该是石峁城里面一处非常重要的贵族墓地。”
由于陪葬品价值极高,当地又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建造较好的墓穴都有被盗的痕迹。从盗墓者遗留在盗洞内的物品可以看出,盗墓大多发生在2007年前后,而且方法粗野,直接使用铁锨等简单工具大规模盗穴,导致陪葬品被卷走,遗骨被扰乱。
目前,考古人员正抓紧发掘、保护墓穴内部的殉人和少量陪葬品。他们已发现较高等级的墓葬,出土了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装饰品,如玉管、玉鸟等;此外,还发现了20多片鸵鸟蛋壳,这对于研究陕北的气候变化和史前石峁居民的对外交往提供了依据。邵晶认为,当时的石峁遗址可能具有都城性的意义,鸵鸟蛋壳可能是交换得来的珍贵物品。
通过对当时居住状况和墓葬形式的研究,可以还原生活场景
此次,石峁遗址内韩家圪旦内的发掘是如何展开的?邵晶介绍,这次发掘并非心血来潮。考古工作的前期,经过对石峁城“地毯式”的调查和钻探,考古队基本上掌握了城址的每个功能区位。为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考古队制定了年度计划:2011年—2013年,考古队主要挖掘石峁城址的外城东门址;2014年开始,考古队开始挖掘城内的居住址和墓葬区。
考古队认为,居住址和墓葬区是存在时间差的。同一地点出土的墓葬则比房址晚300年,随着房屋的毁弃,大约在4000年前,这里一度作为墓地使用。
这种推论从何而来?邵晶介绍,主要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相对年代测定两种方式。绝对年代的测定分两种,一种是国内考古业常用的类型学,主要通过物品所具的时代特征来推测遗址或文物的年代。判定物品所属年代的标准,依赖于考古学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建立起来的框架,将挖掘出的文物与框架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年代。第二种是近些年国际上通用的“碳14测年”,结合物理和化学等手段,用专业仪器完成对木头、骨头、白灰等含碳物品的测定。相对年代的测定,依赖于一种逻辑推理,比如,在挖掘墓葬和房址的过程中,房屋压在墓葬下面,而墓葬的修建损毁了原有的房址,这样就能推断出二者的相对年代—房屋早,墓葬晚。
此前,在对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壁画和48个人头骨。专家认为,集中发现的头骨可能与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活动或祭祀活动有关。邵晶认为,此次韩家圪旦内的发掘显得更为“生动”,“相比于城门,房屋和墓葬与人更为贴近,对它们的考古研究可以获知墓主人生前所用物品,还能还原石峁人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
将继续探究4000年前涉及欧亚草原文化的未解之谜
如此庞大的古城,史料中却并未对它作出任何记载。在石峁遗址的挖掘中,对城墙的发掘和调查,确认了石峁遗址大致的年代和城圈;这次对房屋遗址和墓葬群的发现,则有利于探索城内结构及不同时期功能区的变化。
孙周勇认为,石峁遗址迄今的考古发掘,已经确认了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构筑技术先进的门址、石城墙、墩台、“门塾”、内外“瓮城”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玉器、壁画及大量龙山晚期至夏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重要遗物,从地层关系上确认了石峁城址的修筑年代。结合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初步认定石峁城址最早(皇城台)当修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夏时期毁弃,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据介绍,目前对外公布的石峁城址的面积仅是石峁遗址的一部分,城址外围还存在许多石峁遗址点,通过RTK(实时动态差分法)技术的测量,现在所知的遗址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而单就石峁城址来说,已经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史前城址。
此外,从世界范围来看,石峁城处在欧亚草原的通道地带,作为交通枢纽,是东西南北交流沟通的必经之地。深入开展石峁遗址的考古工作,有助于解决4000年前涉及整个欧亚草原文化的一些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还涉及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如今的阿富汗,曾存在过强盛一时的乌尔王朝,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非常壮观的石头城,而中国的陕北高原上也存在与之类似的石峁遗址,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内在的文化关联?这些问题都有待考古人员进一步的发掘探索。王 珏 张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