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助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

17.05.2014  20:03

   2008年,身陷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广东经济率先提出转型升级,这一举动被人们誉为“腾笼换鸟”,而倍受社会关注。

  6年过去,珠三角的“鸟儿”们活得怎样?广东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成绩单“亮不亮”?3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广东团代表一起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问题时,用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八个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再次引得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这个中国经济第一大省身上。

  3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东莞市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出实招求实效。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好项目,改造提升一批现有企业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要重视抓好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企业科技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打造自有品牌,扩大产品内销,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

  “腾笼换鸟”字面理解很容易,但理解其真正意义,并付诸于行动却是关键:转移—升级—转型,这三个递进关系的关键词,推动着广东人思维上的全新变化和经济社会的新构建。

  2013年,广东省22个高新区年营业总收入预计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年预计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数字的背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新实践:自2008年起,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排名位居全国第二位,在5个一类指标中,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企业创新能力名列第二。至2013年年底,广东有效发明专利9.5万件,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

  成绩的背后,院地合作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与广东省紧密合作多年后,渐入佳境,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迈入“腾笼换鸟”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业已开启。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2013年广东省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一批学术带头人1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和广东省科学院(下称“两院”)已成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重要“智库”之一。

  2月13日下午,在广州举行的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手笔”再次让全省的科技人才们振奋。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对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平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张偲、郭仁忠表示祝贺,并向每人颁发600万元专项资助经费。

  胡春华对院士和专家们提出新的要求,希望院士专家们围绕打造人才高地这一目标,发挥“领头雁”作用。同时,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重点突破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上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推动我省经济发展主要由要素驱动向主要由创新驱动转变。

  深化院地全面战略合作

  去年6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两院考察调研。胡春华希望两院为广东创新型省份试点建设、提高广东科技水平等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同年7月,两院协调召开了中科院广东省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会议,中科院广东省签署了《关于共建创新型广东的合作协议》。该协议将加大对广东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据介绍,在全面推进院省战略合作中,两院积极落实《加强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全面战略合作的工作方案(2013-2018年)》,围绕“一廊一园一网络”布局,巩固佛山、广州、东莞、深圳4个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建设,逐步形成示范推广。

  与此同时,两院积极参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工作。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继续完善以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为骨架的技术转移网络建设,推动与粤东(揭阳)、粤西(湛江)、粤北(清远)的合作,促进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

  近年来,依托中国科学院雄厚的科研优势,两院积极组织研究所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去年,两院共新增各类科研项目(含课题)1611项、经费13.1亿元。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课题)344项、经费2.25亿元。

  据悉,位于东莞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全面进入工程实施阶段,项目土建工程全权委托东莞市政府代建,2013年已完成土建工程经费3亿元。位于深圳大亚湾的中微子实验工程继2012年取得重大发现之后,广州分院积极参与选址在江门的中微子实验筹建工作,项目得到了广东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今年将动工建设。

  2月20日至22日,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率考察组一行,就中科院在建和拟建的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情况到粤调研。在惠州,詹文龙考察了惠州学院等地,并与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惠州市市长麦教猛等交流座谈,就中科院两个重大科学装置项目拟选址落户惠州,以及在惠州设立研究所、办应用型大学等达成初步共识。

  推进广东产业升级

  自2006年起,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规模逐步扩大,逐步形成了“三部两院一省”的格局。2009年以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与珠三角洲核心地区达成一系列技术转移转化合作协议,奏响产业转移升级主旋律。

  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312所高校、332所科研院所的2.6万项科研成果在粤落地转化,广东的技术自给率达到68%,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中科院与佛山、广州、东莞、深圳政府,共建了4个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其中,佛山育成中心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新增合作项目211项、创新载体平台21项,建设4年多来育成企业50多家,带动产值超500亿元。位于东莞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发展迅速,建设1年多以来技术产品快速在全国各地拓展,已孵化科技企业10家,带动产值56.68亿元。

  中科院广州育成中心所在的广州工研院“一院三所”人员队伍已超600人,服务企业200多家,带动产值超过30亿元。该院牵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工艺装备技术基础服务平台”获国家立项投资1.55亿元。深圳育成中心建设了包括机器人、低成本健康、电动汽车、云计算4大育成体系的孵化园区,2013年新增孵化高新企业17家,孵化高科技公司共116家。

  近年来,院地合作产生的巨大聚合效应,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高端人才,研制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努力促成其实现产业化。在产学研领域,两院的专家们也是“火力全开”,走出去,引进来并举,不断加强与企业、高校的科技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发展。2013年两院共承担地方政府的各类项目495项、获经费2.38亿元,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400项、经费2.60亿元。

  据悉,过去的一年,两院组织实施的“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地下和蛀干害虫病原线虫的系统研发和应用”等5个项目获201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2013年广东省专利金奖3项、优秀奖2项,专利获奖数为历年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