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院士制度改革“严把入门口 有进也有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周,两院院士大会的召开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在这次会议上,关于我国院士的遴选、推荐和退出机制都有了新的说法。而这些所谓新的说法,条条都在回应着此前公众关心的院士制度行政化、功利化等等颇为尖锐的问题。今后,我国的院士要怎么选?两院的大门将会是否会有进有出?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或工程科学技术方面最高的学术称号。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长期以来院士群体在推动科技界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的作用。截止2013年全国累计有2149名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1545人在世。国家科改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王志刚表示院士群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中坚作用。
王志刚:院士群体在院士制度实行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而院士群体也是我们国家科技界乃至在全社会都是非常杰出的一群代表。
但不容否认,院士制度此前也确实存在一些顽疾,比如屡禁不绝的“助选拉票”、“集成包装”,再比如个别院士兼职过多,少数院士甚至存在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等突出问题。因此,院士制度又一次走到了大修的十字路口。
王志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院士制度。这中间我想既有发展的问题又有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所谓发展问题是指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讲更多的需要科技的支撑。所以十八大提出创意推动发展战略。在院士制度先行当中确实有些制度性的问题,另外还有极个别院士在遵守院士章程和制度方面也有一些不规范这些都需要改革来完善他。
迄今为止两院院士章程已历经数次修订,而此次修订被认为是为修改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章程的主要修改体现在尽可能的在院士遴选当中。一是排除非学术方面的干扰。把院士的推荐聚焦在主要由院士自身推荐和学术团体推荐这两个方面。把院士推荐回归到他的荣誉性和学术性。
具体来说,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章程在提名途径、遴选机制和退出机制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来保证院士头衔的荣誉性和学术性:
提名途径方面,院士候选人提名途径缩减至两种,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遴选的做法今后不再保留。
遴选机制方面,候选人想当选需要全院院士投票终选,此举有利于更充分地行使院士民主权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当选院士的认可度,也有利于加强对交叉学科候选人的把关。
退出机制方面,新章程增加了劝退的规定,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
“严把入门口,有进也有出”是本次院士制度改革最大的亮点,也是对群众关切问题的一种回应。事实上,这次两院章程的修订也让新老院士再次开始思考院士制度的本质定位。院士群体不仅仅是学术带头人,更应该是学术风范的表率。只有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担当时代赋予科学家的历史使命。(记者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