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院士参观考察散裂中子源等东莞科创代表性单位

04.11.2018  02:29

今天(11月3日),“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参观考察”活动启动,11名来自国内外的院士前往大朗镇散裂中子源、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以及东莞理工学院参观考察,了解东莞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发展情况。副市长刘炜参加考察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国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秦国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丁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刘人怀等9人,以及来自美国国家工程院、俄罗斯工程院的2名外籍院士。院士们先后在散裂中子源、松山湖华为东莞基地以及东莞理工学院等东莞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企业考察。

▲众多院士专家参观位于大朗镇的散裂中子源   陈帆   摄

院士一行首先来到散裂中子源,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工作原理及未来的商用情况,并观看了散裂中子源宣传片。院士们对于散裂中子源项目交流讨论,并提出建议。

在东莞理工学院参观考察时,院士们了解了学院的规划和学科建设情况,并与学院相关负责人进行交谈,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院士一行还参观了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

重点观察:

院士看法

散裂中子源在新材料领域应用广泛

散裂中子源作为一台“超级显微镜”,如何发挥作用?“以硅藻为例,如果利用了散裂中子源,将可以推动硅这种半导体必备材料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巨大发展。”今天,参加“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参观考察”活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表示。

将提供探寻未知科学奥秘的机会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中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是了解微观世界的工具,如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质的微观结构,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

很高兴也很期待来参观散裂中子源。”汪懋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将可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助推科技进步,在人类的某些关键领域和技术上实现突破。

汪懋华介绍了散裂中子源对于推动研究的作用。“微观世界肉眼以及普通设备很难观测到的,散裂中子源这样的基础设施就是一双“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这就提供了一个探寻未知的科学奥秘的机会,推动科学研究工作进行。”

助推芯片等行业发展

汪院士以硅藻为例介绍了散裂中子源的具体应用。“比如,硅藻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藻类之一,通常大小只有几微米。藻壳中含有的硅质与半导体工业最关键的材料硅有关。如此小的一个东西,如何对其进行探查?”汪懋华表示,散裂中子源这样的大科学装置可以用其探查硅藻的内部结构,深入揭示硅藻的生理、生态等。”

硅藻坚硬的细胞壁由排成线状的硅质组成,其内部还存留一定的空间,汪懋华也在这方面给出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在遗传上控制硅藻细胞壁生成的过程,就使我们能用硅藻制造芯片,并且这也是一种新的纳米制造方法。” 汪懋华表示,如此一来,硅藻在仿生合成、微型器件、气候控制、新能源和食品、生态修复等领域将大放光彩。

能够“细致入微”的探索微观世界,将惠及多个学科,助推其发展。“雨生红球藻是药材的添加剂,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性,对于人体的健康很有帮助。”汪懋华表示,如有散裂中子源这样的大科学装置作支撑,将对其产业化发展大有裨益。

汪懋华还表示,下一代农业的未来不仅仅是生产粮食、肉类等等,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全媒体记者 杨圣沛 赵茂杰 张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