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深召开 73院士团队助力深圳创新发展

25.05.2016  21:44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作《推进绿色制造 建设幸福家园》主题报告(邹长森/摄)

两院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作《科技与创新产业的特点》主题报告(邹长森/摄)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致辞(邹长森/摄)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蔡文沁解读三大政策(邹长森/摄)

  南方网讯(记者邹长森)5月25日,以“聚焦未来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深圳召开,73位院士携团队参与院士高峰年会,助力深圳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两院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分别在会上作了《推进绿色制造 建设幸福家园》和《科技与创新产业的特点》主题报告。

  徐德龙在报告中指出,雾霾肆虐、土地和环境酸化、气候变暖提速、冰川冻土消失、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厄尔尼诺频袭等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就举起绿色的大旗,与大自然求得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循环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范式和途径。绿色制造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须着力于绿色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与工艺的研发。

  徐德龙在讲话中强调,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在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对工程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院地合作前景广阔。广东院士联谊会成立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广东院士联谊会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开展院地合作的有效形式,两年来,广东院士联谊会为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提供了保障机制,有效凝聚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大关键问题、重大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战略咨询。

  他认为,广东应该以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为契机,充分发挥院士联谊会在院地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将联谊会建设成为广东省与全国院士和科技人才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路甬祥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领和增长极。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创新与应用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生存发展、创新创业的信息·物理环境,将引领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未来。科技与产业创新奖呈现“绿色低碳、网络智能、融合创新、共创分享”的新时代的特征。

  他认为,广东与珠三角将是制造业向全球化、个性化、定制式、创新新市场、新价值的网络智能设计制造服务的先行地区、国家重要的信息电子、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先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医疗与大健康等高端制造服务、区域一体化智慧低碳交通系统设计制造、运行服务产业的新兴产业重要基地,绿色精细化工、高端制药产业的创新高地。深圳、广州已经进入国际上最具活力的创新城市行列。

  不过,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落后产能过剩,全球需求疲软。“中国和广东制造正面临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低成本制造的双重挤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型的任务紧迫艰巨。”路甬祥说。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蔡文沁在会上也指出,深圳和国外创新型国家和城市相比,在很多领域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比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均衡,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方面较弱,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国家级的高水平载体总体的规模和数量无法满足深圳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等。

  在此背景下,深圳出台了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三大政策,以期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障碍,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政策保障和战略引领。

  蔡文沁在会上重点解读了深圳提升企业竞争力、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亮点。

  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包括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梯队、支持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扩产增效、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提升创新力、提高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水平、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开拓市场、强化产业用地和空间保障、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减轻企业负担9个政策要点。比如,设立规模为100亿的市级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的中子其、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发展;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培育工程,设立300亿到500亿的重大产业发展基金,推进产业关键环节的招商,支持产业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落户深圳;此外,深圳还设立了规模为100亿的市级“丝路基金”。

  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深圳也下了大手笔,在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5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据了解,深圳已设立80亿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对于落地深圳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最高可以获得1亿元的资助,高层次创新创业的预备项目团队最高可获得500万元的资助。引进的高水平的医学团队,可获得800万到1500万的资助,而对于院士等杰出人才,每人将给予100万的工作经费和600万元的奖励补贴,尤其对深圳本土培育出院士的单位给予500万的奖励。

  此外,在深工作的院士等杰出人才,还可以选择200平米的免租10年住房,或者选择600万元的奖励补贴。在工作满10年以后,可以获赠所住的住房,或者是选择1000万的购房补贴。对于其他高层次人才,除了奖励补贴之外,还可以享受住房补贴或者是免租三年的安居政策,住房补贴从4800元每月提升到每月1万元。对于其他的人才,对于新引进的基础型人才,本科毕业的一年补助1.5万,硕士每年补助2.5万,博士补贴3万。对于未来5年在深圳短期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提供1万套人才公寓,同时对外籍和港澳台的科技人员享受公积金的市民待遇。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在会上指出,当前深圳经济特区正在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打造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作为我们的第一追求。加快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创新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深圳也将以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为契机,全力支持广东院士联谊会在深开展各项工作,为院士来深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