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三天 7位院士来深送上73场公益讲座

13.10.2015  08:05
12日至14日,7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及6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齐聚深圳。

  南方日报讯 (记者/马芳)12日至14日,7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及6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齐聚深圳,为深圳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师生送上73场内容丰富多彩的公益讲座,主题包括“勤思考、多动手,做一个优秀的创客”“载人航天与天宫实验室”“行星会撞击地球吗”“磁悬浮高速列车”等。

  据了解,2015“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邀请到王乃彦、吴培亨、周立伟等7位院士及郭日方等6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他们将通过讲座、报告会的形式,走进深圳大学、南科大、中科院科研院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64所中小学校,共计举行73场公益讲座。

  “思考、动手不可偏废

  12日上午,深圳明德实验学校,7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培亨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开头,为约百名初中生们一场关于如何做优秀创客的讲座,鼓励学生们勤思考、多动手,不断创新。

  “思考和动手这两方面不能有偏废,如果只有想法而不去做,就是白日做梦;如果只做而没有想法,就是一个噩梦。”吴培亨通过深入浅出的例子告诉学生们,创新是在充分继承前人、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敢于想前人没有想过的问题,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看法或设想,同时也要用严密的理论或实验的手段,验证自己提出的看法或设想。

  “很多家长和老师喜欢孩子听话、老实,但在我的经验中,后来成才或成大才的人,小时候都是很调皮的。”吴培亨认为,孩子调皮说明他思维活跃,关键还是要看他是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他特别强调学生们要打好语数外的基本功,无论是将来有志于哪个领域,语数外以及实验方面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科学偏爱追求它的年轻人

  在12日举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上,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学家和光电子成像专家周立伟首站来到深大附属中学,为300余名学生做了题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报告,与同学们畅谈成长、成才、成功。他认为,成长须立志高远,成才须笃学诚行,而成功须恒心毅力。

  “要知道,科学偏爱追求它的年轻人。”周立伟称,关于学习需要有一个纯正的态度和非功利的目的,一个青年人要利用自己年龄上的优势,对周围事物敏感,又无日常琐事缠身,趁早努力,去追求,去探索,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投身到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去,不应该将宝贵的时光消磨在游戏式的生活之中。

  周立伟引用《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向学子们明确提出了治学之方,认为学生要克服自身懒惰,勤奋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周立伟还送给学生“治学六字”志、勤、识、恒、法、创,即有志则有为,有勤才有才,有识则有求,有恒则有成,有法则有能,有创则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