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科普学科交叉法: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24.05.2017  13:13

  南方网讯(记者 罗予岐)5月23日下午,第39期珠江科学大讲堂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如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计亮年作客大讲堂,就题为“推动学科交叉,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迎接当今科学与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广大听众以及在线网友交流了看法。

  计亮年院士介绍了学科交叉的有关知识,阐明当前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生命、材料、信息等领域的深层危机,他表示,使用交叉方法研究不但可以缓解这些问题,还能了解如何培养自己成为高端创新型人才和树立科学诚信精神。

计亮年院士

   需大力推行学科综合交叉法解决当今人类正面临的生存危机

  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研究生的科学教育、跨学科教育,需要一大批积极分子开拓交叉学科中重大院士创新的前沿研究,来迎接当今科学和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现如今,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大量排放的工农业污染物和生活废弃物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要从源头上去消除污染和安全隐患,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化学学科的作用,而如何使化学及其交叉学科合作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保护人类健康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但事实是,学科综合交叉法在我国的推动并不顺利。计亮年院士指出:“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奖项评定、新学科设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跨学科性问题,交叉学科常常被边缘化。”交叉学科学术研究过程中太过复杂性、论文难度过高、消耗时间过长这些问题都成为了该学科推行起来的阻力。“要推动这个学科发展壮大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运用学科综合交叉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什么是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简单来说,它是一个人产生新思维、新事物,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跨学科研究正日益成为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不同学科文化和思想的融合,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好地进入不同学科领域。学科综合交叉方法、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启迪和实施创新思维,就成为了必经的科技人才成长之路。通过学科交流将推动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思维,特别是通过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国内外合作、国际高水平领域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使创新思维得到启迪和实施。

计亮年院士还特别强调:“创新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德智体美之外,还需要有群商!”所谓群商是指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中国教育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性教育,从中国教育机构毕业的学生虽然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缺乏想象力,所以中国教育应当在强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保持教育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以更加自信的态度面对未知世界。大学必须坚持创新的科学精神,卓越的教育、教学和不懈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这样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国家的智力源泉,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编辑: 罗予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