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院士细说那些信息化热词(组图)

26.09.2014  15:30

昨日,孙玉在广东科学中心开讲,学生们专注听讲

文/黄丽娜


  图/陈秋明

  毫无疑问,当下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但什么是数字家庭、什么是物联网、什么是智慧城市、什么是信息安全?这些看上去“不明觉厉”(网络词:不明白在说什么,但觉得很厉害的样子)的词汇往往弄得人一头雾水,当中也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昨日,由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羊城晚报社、广东科学中心三方联合主办的大型系列科普讲座“珠江科学大讲堂”第14期,请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讲解了对于信息消费的认识以及对国务院32号文的理解。

  1

  关键词

  32号文

  明确信息消费三大概念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32号文—《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那什么是信息消费?这份文件又有何重要之处?孙玉认为,文件内容归纳起来明确了三个概念:第一是信息消费,即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对象的消费活动;第二是信息消费的支持基础,它是多种多样的信息系统,依靠各式各样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这种服务和设备消费;第三是信息消费产业,信息系统支持信息消费构成了信息消费产业。

  在孙玉看来,信息消费包括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两类。“产品消费,无非是我们每个人拿的东西,比如手机,这是终端类的;另一类是大的交换网络,比如传输系统等。信息服务,一类是通信类的服务,跟人之间发展关系,一类是物联网的服务,跟机器之间发生的关系”。

  明确了这些概念后,未来信息消费发展的目标会去向哪里呢?孙玉认为,首先针对信息消费市场的不规范,营造激励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实现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其次针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支持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最后针对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滞后,支持积极开展信息应用系统和信息内容,健康活跃信息消费市场。

  2

  数字家庭

  可以干很多事

  中包含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关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通俗一点说,其实每一个内容都对应着近期最热门的一个词汇,它们就是宽带中国、数字家庭、物联网、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这些词听起来都很熟悉,但要弄明白却很难。孙玉详细讲解了每个内容的含义。

  抛开相对专业化的宽带中国、物联网,与大众更紧密相关的数字家庭、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信息安全又面临什么挑战?

  “数字家庭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装备家庭。”孙玉言简意赅地表示,“但是慢慢你就会体会到,数字家庭是利用数字技术装备人类的活动空间。比如车,它是个活动空间;办公室又是另一个活动空间;教室又是一个活动空间。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体会到,人类在各种各样的活动空间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信息角度来看都是类似的。所以数字家庭可以说得大一点,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装备人类活动的基本空间。

  可以干很多事,比如小区的安检、门禁,近期主要是把成熟的通信类信息服务系统平移到小区和家庭网络平台上来,目的是简化系统,降低成本。“下一步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小区可视对讲、网络购物、电子邮件、远程教育、游戏娱乐。把这些平移到家庭网络上来,就很便宜,很简单”。

  3

  智慧城市

  “长智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讨论的就是智慧城市。”孙玉认为,智慧城市是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的—信息化的直接表现为增强智能;智能的综合称为智慧;信息化发展过程:从特定领域向综合领域扩展;城市综合信息化发展过程,逐步形成智慧城市。

  如果不考虑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仅仅考虑“智慧”,孙玉认为,智慧城市可以这样定义:一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智慧城市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智慧有一个适应和提高的过程。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站现在并列三种收费方式,它有人工收费、刷卡和ETC。人工收费是司机交钱,收费员数钱,然后放行。刷卡是司机交卡,收费员刷卡,这就‘聪明’多了。ETC是不停车自动刷卡,这就更具有‘智慧’了。”孙玉认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一个艰难的建设过程,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

  4

  信息安全

  斯诺登和“苹果后门”不是新闻

  信息看不见摸不着,如何保障它的安全是个大问题。在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上,也还有很多的误区。

  孙玉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电信是利用电磁方法传递承载消息的信号。其中,电磁相当于道路;信号相当于车辆;消息相当于货物。保护货物也就是保护信息,称为“信息安全”;保护道路和车辆也就是保护网络,称为“网络安全”。“所以说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不同领域,各有各的任务”。

  目前,我们在信息领域中面临哪些现实的安全问题呢?孙玉指出,主要是互联网短信骚扰、欺诈、造谣生事,甚至传统电话都隐藏和虚构主叫号码,最重要的是,我国“网络安全”长期处于模糊状态。而至于前段时间被热炒的“斯诺登”和“苹果后门”事件,孙玉倒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当成新闻,“其实美国参议院于1994年10月24日通过了一个法案,就把这个东西说得很清楚了。法律要求,所有的通信设施必须留有后门,只是看这个‘后门’是用来干什么的而已” 。

  对于中国的网络安全,孙玉认为,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席主持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会议,是中国网络安全的“破题之笔”。“这是中国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网络安全’的问题,模糊十多年的‘网络安全’概念终于得以明确。也是政府文件第一次把‘网络安全’放在‘信息化’前面,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而由国家主席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孙玉看来也即将结束网络安全“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建设“网络强国”的动员令事实上已经发布。

  5

  政府定位

  政府应主抓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而言,孙玉认为32号文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指导文件,它针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提出了比较完善的对策,令人鼓舞。


  “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推广应用信息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定位自身的角色?孙玉认为,信息化技术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国家发展、国家基础、国家安全、国家标准,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掌控建设。“政府就应该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不要干别的,别的也干不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发展和淘汰都很迅速,盈利目标很明确,这适合企业家来做。这些企业家来不来广州发展,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广州信息基础技术是否完善,二是看这里的政策是否好。只要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环境适度,企业家就会来到这里发财。”孙玉认为,政府的定位就应该是一手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信息应用系统开放政策。

  目前,信息化毫无疑问迎来了发展的机遇。“这些年来,国家曾经从各个角度来撬动信息产业这个庞然大物,比如以前做的电子政务,还有物联网、智慧城市、信息消费,等等。”孙玉说。

  人物简介

  孙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孙玉长期从事战略兵器试验系统及军事战略通信系统研制工作。

  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