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票今开抢 抓时机可“捡漏”

17.01.2018  10:41

大洋网讯 春运抢票已进入高峰期,怎么才能抢到一张返乡的车票呢?近日,铁路部门发布了最新购票攻略,市民可留意每日的5个售票高峰时间段抢购回家的火车票。另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今年春运铁路第一轮售票高峰已平稳度过,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可开抢除夕车票。

铁路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自2018年1月3日发售春运第一天2月1日的车票以来,1月14日,全国铁路各种售票方式共售出车票13306.7万张,日均售出车票1108.9万张,同比增加408.8万张,增幅3.2%。

1月12日12306网站全天提供余票查询服务720亿次,日页面浏览量(PV)达813.4亿次,全天发售车票1029.7万张。

高峰期热门车次票源紧张 非高峰时段尚有少量余票

春运抢票究竟难不难?市民李女士感慨道:“我也是第一次买高铁票回家,以前都是开车,但今年我老公要大年初一才能走,我带着娃只能买高铁票。没想到不太好买。”早有心理预期的乘客则表示很淡定,早已做好了两手准备。“我就没有那么着急,当然要是能抢到高铁票最好了。”市民张小姐表示,她老家在湖南,距离较近,乘车方式也比较多,首选坐高铁,其次还可以坐大巴。市民吴先生买到了一张联程车票,经深圳北中转,但他还是紧盯着售票动态,希望买到广州出发的。“我是自己抢的,感觉手机APP刷新确实比电脑快一些,”他还向记者透露了小技巧,“我只选以潮汕为终点的,不选过路的,竞争者少一些。

记者体验了一把春运抢票大战,试着购买2月14日广州开往贵阳、桂林、长沙等热门方向的火车票。下午1时许,12306网站准时开始放票。开票1分钟,几条线路的热门车次旋即被抢购一空。由广州南开往桂林的G2902、D2806、D2808等车次在1分钟内即显示无票。开票10分钟,由广州开往长沙的106个动车、高铁车次仅剩下15个车次还有零星余票。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运首轮售票高峰已经平稳度过,高峰期各方向火车票已基本售罄,但非高峰时段广东往沪、甬、杭、宁、厦、庐、津等方向尚有少量余票。

广铁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旅客出行高峰期各方向车票已基本售罄,但非高峰期尚有少量余票。2月1日至7日,广东地区前往上海、宁波、杭州、南京、厦门、合肥、天津方向尚有余票,普速铁路加开的临客往各方向均有余票,请有购票需求的旅客抓紧时间订票。

抢票成功率最高的时间段通常在放票的半分钟内

票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成功抢到票?近日,铁路部门发布了最新购票攻略,以帮助旅客顺利返乡。根据攻略,目前有5个时间段可以有机会抢到回家的火车票。据公开资料,其中,16:30是全天售票车次最多、最密集的时段。如果当天开售票未能抢到火车票,还有4次机会。

网上有抢票达人总结道:火车票起售30分钟后、开车前15天、开车前1天~2天、开车前12小时都是“捡漏”的好时机。此外,抢票成功率最高的时间段通常在放票的半分钟内。春运期间,每天售票时间的整点、半点都可能有余票放出,其中12:00、13:00、18:00的几率较大。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议,开车前3天的19:00~20:00及开车前1天的12:00~13:00出现余票的概率也较高。

文/广报记者李波、卢梦谦、通讯员陆省省(除署名外)

捡漏攻略

每天约有5个售票高峰时间段

9:00-9:30,11:30,13:00-13:30,14:00-14:30,16:30

其中16:30是全天售票车次最多、最密集的时段。

四个时段可“捡漏

火车票起售30分钟后、开车前15天、开车前1天~2天、开车前12小时

列车上遗失物品可拨12306求助

行李丢了后六神无主?往往会错失最佳寻找时机!广州铁路警方昨日发布安全提示,进入1月,旅客遗失物品情况增多,出行需格外留心,勿当“大头虾”。

李先生1月5日晚在长沙出差后坐高铁返回广州,在广州南站下车时,因为疏忽将电脑包遗失在高铁列车上。面对电脑和重要资料遗失,李先生并没有慌乱。他先是立即拨打铁路客服12306进行咨询,同时又折返到广州南站失物招领处查询遗失物品下落,之后拨打了110求助。广州南车站派出所刑侦队刘警官和吴警官接警后,向旅客了解详细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列车工作人员和保洁公司查询。经辗转联系多人,警方终于得知原来电脑包已经被保洁人员捡到了并已交给了保洁公司。

据广州铁路警方介绍,临近春运,随着客流量的逐渐增多,许多旅客粗心大意,容易在进站安检、候车、乘车、下车四个关键环节遗忘物品。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在出行期间要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乱。

如在列车遗失物品,除立即折返列车寻找之外,旅客还可拨打12306客服电话进行寻找,需提供列车车次、乘车时间、乘车区间、下车车站和时间、丢失物品的区段、丢失物品描述等信息。之后,服务人员会将丢失物品信息转到所在列车帮助寻找,并将寻找结果进行反馈回复。

文/广报记者张丹羊、通讯员肖伟、潘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