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陶瓷助力“大埔创造”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5.03.2016  10:41
文创”不仅渗透到陶艺产品中,还逐渐融入到园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大型瓷器造型的大门、标志性瓷塑像、长达2公里的“陶瓷文化墙”,陶瓷元素以各种形态存在着、演变着,使大埔陶瓷越来越“个性化”。

陶瓷艺人在一丝不苟地绘制松石图案。(丘佳纳 摄)

  ●本报记者  罗娟娟

  特约记者  丘佳纳  罗文燕

  入春以来,位于大埔县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富大陶瓷“正玉瓷庄”正加快推进内部装修工程,这座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建筑外墙拼贴了数十万块陶瓷碎片,远远望去,好像一尊巨型陶瓷。在这尊“巨型陶瓷”里面,一个创意、研发平台也正在搭建,届时,富大陶瓷将进一步壮大研发队伍,与广州、江西景德镇等地高校的设计专业机构对接合作,创造出更多既能反映传统,又跟得上时尚潮流的文创作品。

  在陶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多数陶瓷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创产品,客家的围楼、非遗项目、山水田园都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题材。如今,产业园中进园企业有17家,其中有文化产品生产企业11家,成为将大埔陶瓷陶艺创意设计、科研教育、陶艺作品展览、工业旅游融为一体,能吸引、凝聚国内外陶瓷文化艺术创意及产业领域优秀人才的现代多功能产业园区。“文创”不仅渗透到陶艺产品中,还逐渐融入到园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大型瓷器造型的大门、标志性瓷塑像、长达2公里的“陶瓷文化墙”,陶瓷元素以各种形态存在着、演变着,使大埔陶瓷越来越“个性化”。

  而在大埔县城游客中心的大埔陶瓷精品展馆,陈列着上千件精美的陶瓷作品,其中不乏陶瓷文化创意作品。“近年来,大埔通过举办多种陶艺工艺大赛,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文创作品。”该县相关负责人说,去年9月,在2015年梅州市工业设计(陶艺·创意)大赛中,大埔陶瓷独领风骚,20寸青花薄胎米通婴戏图台灯、骨质瓷青花18寸大碗“锦绣河山”、高陂古青花瓷板画等44件文化创意作品揽获大赛全部奖项。

  随着个性化陶瓷的大量涌现,大埔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壮大,“大埔制造”逐渐向“大埔创造”转变。“去年可以说是大埔陶瓷文创产业发展成绩斐然的一年,全年共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作品500多个。”该县陶产办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该县引领企业加强工业设计,鼓励陶艺设计者瞄准市场需求,将中华陶瓷优秀文化和客家元素相融合,进行创意设计,创作出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陶艺创意设计作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去年,全县陶瓷工业实现产值31.2亿元,同比增长20.1%,陶瓷产品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其中工艺陶瓷出口贸易位列全国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