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难题不避敏感 李克强总理记者会释放八大信号

16.03.2015  10:53

相关报道:媒体犀利发问 李克强总理记者会为中国正名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 两个小时,17个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上午完成了任内第三次总理记者会。

中国经济会不会继续放缓?中国金融风险在累积?如何除霾治污?中央政府会不会收紧对港政策?

面对中外记者的一系列犀利提问,李克强不避敏感,逐一作答。从李克强的回应中,亦可窥出中国政府今年的施政要领。

 中国政府会否出台房地产新政策?

  ——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在此次两会期间,楼市相关政策备受外界关注。在今日的记者会上,媒体抛给李克强的首个提问就与房地产有关。

“今年政府是否会出台新政策来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李克强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中国政府要做的就是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他透露,今年,在改造棚户区、城市和农村危房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万套。

“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情况各异,所以我们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李克强进一步表示,“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会不会继续放缓,有无风险?

  ——关键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间找到平衡点

梳理近年来的总理记者会,经济议题往往是中外记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在今日的记者会上,就有多名记者问及。

在回答有关中国经济会不会继续放缓的提问时,李克强说,“我多次说过,在新常态下,我们会保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如果速度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我们会在稳定政策与稳定市场对中国长期预期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市场的当前信心。”

“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李克强说。

“当然,我并不否认,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有多重风险,关键在于新常态下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间找到平衡点,这就使我想起中国人发明的围棋,既要谋势,又要做活,做活有两只眼。”

李克强解释,“形象地讲,稳增长和调结构就是两只眼,做活了就可以谋大势,当然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