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雁洋镇雁下村——齐聚公祠“接月华”

09.09.2014  11:16

梅县区雁洋镇雁下村,孩子们围看倒映在水缸里的月亮。(钟小丰 摄)

梅县区雁洋镇雁下村村民在古民居里“接月华”。(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王玉婷

  举头皓月当空,放眼古韵悠悠。中秋佳节,梅县区雁洋镇雁下村客家传统民俗氛围浓郁。

  记者抵达雁下村时已是傍晚时分,秀美淳朴的山水田园、古色古香的明清民居,还有不时飘来的袅袅炊烟,让村庄犹如世外桃源般祥和安宁。雁下村距离叶剑英纪念园约600米,有3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记者沿着村道入村,路上看见不少外地牌号的小汽车停放在房前屋后。家家户户正忙着准备“团圆饭”,不时有阵阵香味从屋里飘出。

  傍晚6时许,村民李叔家丰盛的中秋夜宴已准备就绪。除了常见的“三牲”外,还有炸芋圆、炒花生等应节食品。雁下村村委会主任李保华告诉记者,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村民节前上山祭祖,过节时还会准备客家传统美食,不少外出的人回家与亲人团聚。

  晚饭后,天边升起一轮圆月,有着34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强恕堂”在月色的映衬下别有一番古趣。村民们聚集到这里,让这座古民居顿时热闹起来。在公祠的天井里,村民们忙着张罗“接月华”。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设好香炉,摆放上月饼、印粄(一种由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压制成型后蒸熟,印有花纹和福字的米糕)、猪肠糕(一种由熟糯米粉热加工而成的米糕)、柚子等供品,用以祭祀月神,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在雁下村,村民都有“接月华”的习俗。他们选择在庭院、阳台,或是门坪、空地等能看得见月亮的地方,设案焚香,供上饼果祭拜。霎时间,村中鞭炮齐鸣,欢笑声此起彼伏。“以前一般只用两盘花生、一盘柚子拜月神,现在生活好了,才有了月饼等高档祭品。”说罢,79岁老人李发贤将接完“月华”的祭品分给男女老少品尝。

  明月高高挂,清风徐徐来。大人们敲锣打鼓,赏月品茶,聊天叙旧。小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或声情并茂朗诵客家童谣,或手提大红灯笼在房前屋后嬉戏打闹。古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笑闹,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