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声音: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学

04.08.2014  19:00

   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社长、总编辑曾平治:

  积极组织大型公益活动是媒体应尽的社会之责

  本次“助学圆梦”活动,是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与政府部门、社会公益组织一起合作的大型助学活动。提到发起本次活动的初衷,东莞报业传媒集团社长、总编辑曾平治说,“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纾解民因,为党委政府分忧,始终是党报应该牢记的政治使命,积极组织大型公益活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也是媒体应尽的社会之责。

  而相较于以往的单方助学模式,本次活动是媒体、政府、公益组织三方合作。提到三方合作模式的优势,曾平治认为,、三方合作,首先是有助于资源整合,三方可以将各自的资源放到一个平台上,更好地积聚社会公益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其次是有助于专业化,政府、媒体、社会组织根据发挥各自所长,各司其职;此外,有利于相互监督,资格审核、募资、发放三方形成一个监督的闭合回路,保证资金的安全、发放的到位。

   东莞市市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科长江锦心:

  “助学圆梦”活动搭建和完善爱心助学平台

  东莞市市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科长江锦心谈到,东莞市农业局(市内扶贫办)与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合作开展“助学圆梦”活动,是出于扶贫济困的考虑,是市委、市政府关心贫困群体、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这是市农业局(市内扶贫办)首次与媒体合作开展相关类型的活动。

  开展“助学圆梦”活动,通过帮助这些有实际需求、有受助意愿的贫困学子,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求学条件。而且,这些学子出身于贫困家庭,这些家庭的希望寄托在这些学子身上。

  江锦心认为,在东莞,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开展扶贫活动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一直以来,东莞有许多爱心人士热心于爱心助学活动,但对接平台还不够完善,“助学圆梦”活动就是搭建和完善这样一个平台。

   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孙岐坤:

  政府部门支持,帮扶规模更大

  成立于2011年的东莞市瓦蓝栈公益服务中心是一个纯民间、非营利的公益团队。据理事长孙岐坤介绍,他们至今帮扶了1300个学生,爱心款都来自民间的爱心人士,捐助金额共计110多万元。

  本次“助学圆梦”活动是瓦蓝栈公益第一次与政府部门合作和开展助学活动。孙岐坤表示,这种合作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帮扶的力度更大。此前他们一次助学活动帮扶学生最多为200人,需要出动15个小组,花一天时间进行挨家挨户地探访。这一次,因为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帮扶规模比以往要大得多。

  此外,“与媒体的合作,也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并参与到助学活动里,”孙岐坤表示,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及时公开捐助信息,并组织有意愿的爱心人士一起探访,见证助学活动的落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