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治理力度保青山绿水 以创新驱动提速肇庆经济
在今年肇庆“两会”上,生态环保、创新驱动、旅游发展、精准扶贫等社会热词,成为了代表、委员们参会期间讨论的焦点。就肇庆如何推进这几项工作的发展,代表、委员们都发表了不少可行性建议。
促产业升级提高环保质量
如何推进生态环保建设,保护青山绿水蓝天,一直是近几年肇庆“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我市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富同兴”,到2 0 2 0年,力争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 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 5﹪以上,西江肇庆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标准,基本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指标要求,实现经济与环境互相包容的追赶型发展。
对此提法,很多代表、委员们都表示认同,同时也给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人大代表李家峰表示,目前肇庆对西江水质要求保持为Ⅱ类以上,但上游的梧州等地则要求保持Ⅲ类以上,这给肇庆保护西江水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肇庆市正加快《水十条》有关工作方案的编制,制定并实施《肇庆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西江水质保护规划》等。对此,李家峰还建议说,通过上级部门进行跨地区的协调,让上游的城市也将西江水质标准定为Ⅱ类以上,共同保护好西江。政协委员李子骞也认为,各地政府也应该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完善企业、产业发展的环保配套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度。
空气质量也是环保工作上绕不开的问题。目前该市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加大空气环境质量整治力度。加快实施肇庆大气重污染成因来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与达标规划研究项目,强化工业源、移动源、生物质源、扬尘源、农业源等综合治理,坚持科学、系统、持续开展质量,确保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副局长纪其国表示,今年,市环保局会全力推进工业源、农牧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生物质露天焚烧等五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力争达到今年环保工作的目标: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
“2012年至2014年是我市空气质量让人担忧的时期,但近年来,众多政协委员都关注到环保问题,也纷纷提出不少议案。从去年开始,我市空气质量有明显的好转。”关注我市空气问题已有四年的政协委员宋小群表示,“产业转型升级,例如煤改气,道路和工地扬尘得到治理,淘汰黄标车,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逐渐加大等是空气环境变好的原因,希望政府可以持续投入精力关注环保事业。”人大代表梁柱华也表示,政府要加大力度查处治理非法排污企业,对重污染、高能耗、低产值的陶瓷、水泥厂企业要加强管理,并控制其数量,保证我市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良好。“虽然近两年环保问题得到重视,整治后初有成效,希望政府继续做好。”
以科技创新壮大肇庆经济总量
创新驱动,这是今年肇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谈得最多的词汇之一。近年来,肇庆市突出把科技创新作为实施“两区引领两化”的关键抓手,以创新驱动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创新型肇庆建设取得新成效。
据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该市科技创新迈出新的步伐,全市R&D经费支出大幅增加,从2010年的6. 9亿元增加至22 . 5亿元,增长2 .3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348.4亿元增加至1352.6亿元,增长2.9倍;高新技术企业从65家增加至139加,增长1. 3倍;发明专利申请量从161件增加至494件,增长2.1倍;企业建立的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由4 3家增至10 0家,增长1. 3倍;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约2 . 8 4亿元。同时,我市被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省部产学研示范市,肇庆高新区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
虽然该市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部分代表、委员认为,该市创新技术方面跟珠三角以及国内一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直关注该市的新型产业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协委员梁佩阳称,今年他到浙江一带考察学习,发现以南京为中心,靠近长三角一带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非常快;而肇庆也靠近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却没有其他珠三角城市的电子商务氛围活跃,电商企业发展跟不上其他城市的步伐。深究其原因,是没有引入好的平台。“希望我市能够拨付专门基金,建立一个好的平台,让有志于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的人拎包进驻。同时,扶持有潜力的企业发展。”
人大代表吴木生也表示,据他统计,去年我市仅有10家企业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人应用技术,我市企业的创新意识与大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家和省均已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驱动发展,他建议,我市财政在制定预算时也考虑配套一定资金,激励企业采用新技术,让企业更好地发展。
据悉,“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力争到2020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 . 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均比2015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以上达到300家。
对此,政协委员彭彪雄建议,要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充分利用肇庆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为创新创业搭建高效便利的服务平台。要加强政策集成,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财政补贴。此外,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政协委员李子骞也认为,在引进外地高新技术企业立足我市的同时,更要做好本土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企业信心,加强发展后劲。他建议,政府考虑实行倒逼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壮大我市的经济基础。
完善旅游设施擦亮城市名片
说起肇庆这个城市,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它山湖城江的美丽景色。在本次肇庆“两会”中,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在这个全民旅游、大众旅游的时代,肇庆可通过旅游业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市旅游产业成为龙头产业、阳光产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旅游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旅游收入增长9.3%。今年,我市将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编制实施星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设鼎湖山新入口和七星岩北门游客服务中心,实施绿道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景区创5A步伐。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启动端州区岩前休闲半岛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府城复兴等旅游大项目。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拓展高铁经济带的旅游合作,力争全市景区接待旅客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着力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发展与文化、健康、生态深度融合的大旅游。
人大代表樊荣认为,发展大旅游需要政府加大对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让本市的景区设施得到完善。在酒店住宿、旅游餐饮方面要形成品牌,积极主动招商引资,建设旅游产业大联盟。另外,还应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这是行业发展趋势。
樊荣还提出,我市旅游从业人员待遇有待提高,尤其是导游群体,但前提是要提高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
“城市规划对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完善的城市设施,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与此同时,城市的扩容提质对肇庆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人大代表李芝浪也表示,肇庆旅游业要有更好的发展,一定要不断完善城市设施建设。
人大代表朱宜华更关注生态旅游的发展,她认为,肇庆旅游产业发展多年,已经成熟,要想谋求新出路,就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景区除了供游客观赏游览外,还能养生疗理等。“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天品果、冬天泡温泉,希望我市旅游产业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游客。”朱宜华说道。
“我希望端砚文化能够打造成为我市的重要旅游项目。”政协委员王建华对发展肇庆旅游有另一番观点。他说,目前,我市有砚坑、砚村、砚岛等资源。尤其是砚村,我市已经有一个中国砚村,目前开始引入商家进驻。“中国砚村不仅作为一个砚文化的交流平台,更能够成为文化产业的交流平台。砚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希望能够成为肇庆旅游文化的亮点。目前砚坑已经成为我市的旅游景点,但希望能够更加规范、系统地运营。”
以“+农户”模式促农民增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市两轮“双到”扶贫共帮扶18.8万贫困人口和347条贫困村脱贫,佛山市和中山市对我市扶贫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十三五”期间,我市要补齐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不高的“短板”,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全市4.3万贫困户、9.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对此,在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上,政协委员黄文仁就提出了“发挥保险职能作用、助力肇庆精准扶贫”的有关建议,他认为精准解决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关键在于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即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贫,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直接物化成本保险,“通过财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相对接,可以创新政府的救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黄文仁同时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组织落实省农业厅将于今年推出的生猪保险、家禽保险以及岭南特色水果保险。
对于农户、农企无抵押造成的融资难问题,黄文仁认为,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目标。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今年要加强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全面建档立卡,强化落实定点定单位对口帮扶责任,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教育扶贫、保障兜底等方式,推进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大格局,确保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今年实现3.2万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和2018年分别实现4万、2.5万贫困人口脱贫。
“虽说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但由于基数原因,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政协委员梁建文认为,由于天气变化、价格波动和养殖习惯等原因,农民单纯从土地资源获得增收将越来越难。“由于土地面积受到限制,种植品种、数量不能持续增长,一旦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别说增收,连保障基本收入都有困难。”他认为,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差,政府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集中力量进行精准扶贫。
“怀集精准扶贫人口大约在2 .7万人左右。”来自怀集代表团的人大代表刘卫红告诉记者,相对于以往传统的精准扶贫方式,现在怀集把焦点放在了提升村集体收入,以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我们现在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行政村为单位,把土地集中招商。”刘卫红解释道,为降低农民生产风险,实现就地打工,通过企业或大农户等团体对土地进行承包经营,招收当地农民打工,让他们每月领取固定工资,保障村民有固定收入。
近年来,虽然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技术服务方面下足功夫,让农民增产丰收,但是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人大代表陈小静认为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
“我市农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销售渠道单一,出现价贱伤农甚至滞销的情况。政府应加强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投入资金培训农民了解电商、运营电商。另外,政府还应牵头加强与企业合作,带动农产品销售。”陈小静表示,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价格,才能促进农民收入,使农民脱贫。
专题采写 陆志锋 李展帮 黎俏婷 夏紫怡 卢舒曼 黄丽君 陈颖瑜 陈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