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年科技人才的“天使投资”!广州“青托”项目晒出“成绩单”

27.02.2023  09:11

“‘青’项目是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天使投资’。我们力求让青年科技人才‘起步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月25日,在广州市科协2022年度青年科技人才托举项目(以下简称为“青托”项目)绩效考核评价会上,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说道。

托举青年科技人才,是为了让一批年纪轻、资历浅、名气小却又才华横溢的好苗子打通成才的“最初一公里”。自2019年启动起,每年,广州“青托”项目都会择优遴选一批32岁以下、在广州地区工作、取得硕士学位以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人资助金额10万元,并提供政策、师承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他们成为学术带头人、产业科技领军人才。

青托”成绩单

改善人才“起步难”,提升城市竞争力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

“‘青托’项目是广州市‘广聚英才’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天使投资’。”曾雪玲介绍道。“青托”项目自2019年4月实施以来,市科协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力求各个环节精准有力,目的就是全方位挖掘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让青年科技人才“起步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进而提升城市人才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现场,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获得优秀项目奖的“青托”人才颁奖。曾雪玲向这群“明日之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理解,夯实理想信念根基。二是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作风。三是增强历史主动、勇担时代重任, 彰显奋斗最美姿态。

去年70人获资助培养,“托举”效果明显

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张代春

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张代春总结道,市科协2022年度 “青托”项目共有7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资助培养,现托举期满,已顺利完成绩效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托举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得到了评审专家、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认可。

其中,18人次从中级职称晋升为副高级职称,2人从副高级职称晋升为正高级职称,7人次获得职务晋升等;23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级别的奖励奖项;共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1篇,出版著作21本;申请国家专利277件,其中获得授权专利85件;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6项,获经费5145.2万元;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共100多场。

导师谈成长

跨界不是“清零”,传承钢铁理想

在青托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烈军分享的PPT中,有两道青年的身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第一道是40多年前心怀钢铁理想的他。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后,李烈军在钢铁厂炉前工、炉长、生产主任等岗位上一路历练,直到成为广钢集团钢研所主任。1996年为核电站开发出替代进口的钢材,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炉CSP线上指挥炼的第一炉钢,并首创用CSP工艺生产集装箱板……三座里程碑记录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另一道青年的身影是如今他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带出来的学生们。为本科生找名企实习机会,让研究生课题结合到企业实践中,为博士后找到未来发展规划……李烈军认为,从企业到高校,自己的“跨界转型”看似“清零”也有优势,那就是“以实践为特色,以育人为根本”的教学之路。

年轻人要立志超越自己的导师

青托导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二级教授邵龙泉

以前我一直希望能够超越我的老师,后来老师当院士了,我觉得超越不了了,但希望在座同学能够超越我们。”“好地方都是人才济济,天天一出门就碰到个院士、一走路就碰到个‘长江’或‘杰青’,你自己都会鼓舞自己,我一定要超过他。”……青托导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二级教授邵龙泉幽默风趣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与青年人的距离。

导师如何铺就青年快速成长的“高速路”?他总结了自己“传、帮、带、压、鼓、推、周、月、年”的“九字”法,即传思想、传技术、传作风,压下担子、鼓励坚持、推上舞台和每周交流、每月总结、每年考核。更重要的是,导师也要积极学习,他的高度决定了团队的高度。

从学生到老师,我们也是从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么经历过来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更快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青托’只是你们的‘第一桶金’,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相信天道酬勤,所有付出都会有回报。”邵龙泉寄语道。

学长来帮带

申报国家“优青”,需要全力以赴

国家“优青”、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超群

从申报书上的项目名称如何起得更凝练,到个人简历的代表作应如何选择,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超群详细分享了他申报国家“优青”的心得体会。

张超群解读道,国家“优青”考察的5个方面分别是:申请人近5年取得的科研成就,提出创新思路和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拟开展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和创新性,拟开展工作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申请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情况。

申请人是否会在2-3年内形成特色研究方向?是否可能进一步获得杰青资助?是否抓住重要的科学问题?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些都是考察重点。”张超群坦言,自己申报“优青”曾经两度受挫,直到2022年全力以赴才申报成功。他观察到,虽然“优青”资助项目数近年在增加,但是资助率逐年下降,说明竞争越来越激烈。

产学研成果转化,要迈过“三道坎

2019届优秀“青托”、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魏韬

产学研转化,如何迈出第一步?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魏韬是2019届优秀“青托”。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CEO,他亲身实践了合成生物学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向与会者详细分析了产学研成果转化的“第一步”乃至“每一步”需要关注的问题、可留心的地方。

例如,产学研转化常见模式有企业合作和合办企业。他细致地提醒道,“如果是企业合作,项目联合申报合同应明文限定专利所有权属。留存合同纸质版、扫描版及发票电子版,企业到年底可办理增值税的加计扣除。

魏韬以自身经验说明,从学术圈的“小循环”走到产学研“大循环”,最重要有三个方面:厘清各方筹码与需求,明确具体执行方案,和设置自身防护机制。“专利和合同都是防御性手段,若专利权被侵犯,拥有快速开发2.0版本的能力才是最有效的攻击手段。”在他看来,无论身处“小循环”还是“大循环”,科技工作者都应该不忘初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