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年陕西“寻根”:找寻两地沟通新机缘
中新社西安8月3日电 题:港青年陕西“寻根”:找寻两地沟通新机缘
中新社记者 杨柳
“西安真是一座文化名城。我对中国历史本身就很感兴趣,这次访问让我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第一次来到陕西首府,陈昭东盯着秦始皇兵马俑出了神。
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兵马俑的面容、服装和兵器让他看了意犹未尽。
出生于1996年的陈昭东主修生物化学。作为香港大学乐团小提琴手,近日他参加了中国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合办的“艺海流金——丝路寻根之旅”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活动。
“我们中学时读过历史,但并不深入。一些青年嘴上说中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内心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认同的,只是少有人表达。参加交流让我觉得两地青年的隔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相处也很融洽。”陈昭东说。
与陈昭东找寻历史文化有所不同,出生于1987年的李国辉更倾向于寻找两地合作的新机缘。正在攻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硕士的他还担任着香港艺文创荟文化协会的策划总监,帮助港台音乐、电影、舞台剧等作品进入内地市场。
“两岸及香港的文化有很强互补性。当港台创作人与内地投资人对接不顺畅时,我们可以在中间起桥梁作用。”李国辉如此解释他当前的工作职责。
在他眼中,西安是“一带一路”战略很重要的“桥头堡”,也是西部文化的枢纽。此次参加“丝路寻根之旅”,他希望与内地、港澳地区的文化团队代表得到充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达成一些新的认知。
“在国家如此之快的发展中,香港必须更加积极地争取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机会,否则会渐渐失去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越来越跟不上步伐。”李国辉说。
他解释道,香港与内地互补并非永远存在。一旦香港在眼界、历史甚至意识形态中限制自己,不能在内地需要香港时发挥管理、服务的优势,待内地发展到更高阶段,就难再谋求自身位置。把握时间,发挥功能,积累持续发展的市场价值尤为关键。
“难道香港要永远靠给政策,而不是自己争取合理地位?”李国辉说。“香港可为内地发展提供管理和服务。这不是因为香港更聪明,而是因为走过这段路,知道哪些歧途可规避、帮助内地取得更顺畅发展。
交流中,李国辉感叹,内地年轻人竞争力强,眼界也宽广,能吃苦。一些香港人局限在自己的理解中,对下一代所做教育也不真实,甚至导致一部分香港青年抱着敌意看内地。
“就像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看成绩好的人,羡慕人家聪明,猜测人家作弊,或是怀疑老师偏心,而不想是否自己不努力。”李国辉说。
“就像‘占中’期间在媒体面前很大声的人,不一定代表多数港人心声,沉默的多数没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香港媒体传播的更多是极端声音。因为很实在的人早就去做事了,不会在外面喊话。”
同时,李国辉也认为,在香港民心回归的问题上,内地确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同的时代要运用不同的方式,香港人不是铁板一块。同样,内地也不是铁板一块,中央和地方不一样,东部和西部不一样,城市和农村不一样。两地需要在接触和沟通中找到良性的互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