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遭青梅竹马男友劈腿:堕胎后对方和别人结婚

10.09.2015  09:06

  青梅竹马的男友准备结婚了,但新娘却不是她———26岁的小何(化名),感情、生活屡屡受挫的她,意图自杀前拨打了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81899120”,经心理咨询师的宽慰、指引,方才打消掉轻生念头。

  过 去一年来,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共接听1563例心理热线,其中类似小何的高危、自杀热线212个。“来电人员,如无抑郁症、精神疾患,其自杀念头往往属于 冲动。关键是,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尤其家人、亲友需要及时发现他(她)表现出的自杀危险信号。”广州市惠爱(脑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文军表示,突发事件和 接连性创伤是最容易导致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应及时开导或指引到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机构进行治疗、干预,帮助这类人渡过自杀风险。

  有自杀倾向者中女性高于男性

  21—30岁是自杀意识的高发人群

  有自杀倾向者以本科学历者和未婚人士居多

  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共接听1563例心理热线,其中关于高危、自杀热线212个

  男友劈腿了  女孩想轻生

  小 何和男友青梅竹马,男友也曾多次向她提出结婚,但由于小何的父母不满意这桩婚事,一直没有同意。即便如此,小何也一直坚持和男友共同努力打拼,期望赢得父 母的认可。后来,男友出轨并向她提出分手,尽管痛苦但小何还是同意了。短暂的分手后,男友又回来恳求与小何复合。随后小何发现自己怀孕了,男友再次提出结 婚,但声称不希望小何太辛苦,让她把孩子打掉。孩子打掉了,可男友却要和之前出轨的女人结婚了。小何备受打击,找男友理论,但对方根本不理会。身心俱疲的 她,产生了强烈的轻生念头。关键时刻,她拨打了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81899120”。

  小何的应激事件发生到来电当天没超过7 天,情绪仍处在极度剧烈阶段。在为小何提供帮助时,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要有4个具体实施措施:一、给予小何充足的陪伴和积极支持,让她感受到 身边是有人支持和倾听的;二、与小何讨论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帮助她以最小的代价让对方受到打击,从而平复心情;三、向小何客观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使她 不要过分压抑和谴责自己;四、帮助小何以积极的心态展望未来。

  经过以上积极的帮助干预,小何放弃了轻生念头。

  自杀信号多  预防意识弱

  从 去年9月至今,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心理援助共接听心理热线10390例,其中关于自杀的212例,其中包括有自杀意识、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来电。 数据分析显示,有自杀倾向者中女性高于男性,21-30岁是自杀意识的高发人群,有自杀倾向者以本科学历者和未婚人士居多。在情绪状态方面,有抑郁情绪者 更易产生自杀意识。

  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预防自杀的专业机构。今年9月10日第13个“世界预防自杀 日”的主题为“伸出援手,拯救生命,预防自杀”,目的在于号召社会各层人士和组织共同行动来预防自杀行为。徐文军说:“目前预防自杀的意识仍非常欠缺,自 杀倾向者往往有一些情绪表达和行为迹象是呼救信号,但未能被身边人了解和重视。”突发事件和接连性创伤是最容易导致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突发性事件会导致 人的突发性心理失衡,如若无法迅速恢复平衡状态,会增加倾向自杀的风险。

  怎样化解自杀危机

  专家表示,给予轻生者情感支持很重要,开导后进行专业治疗干预

  广州市惠爱(脑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文军表示,在发现身边人有自杀线索或自杀警报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运用共情等方式获得他们的认同,随即逐渐开导或将其指引到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心理门诊进行专业治疗、干预。

  “比 如近年来经常报道的青少年自杀问题,及时的情感支持就很容易解决问题,青少年对老师、家长、长辈的依从性强,心理模式不太成熟,容易听老师、专业权威的 话。他们本身的心理结构不完善,不清楚发生事情后如何处理,解决问题的资源手段少。这时的专业指引、支持,能及时舒缓其自杀冲动。”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国家 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晶莹说道。

  张晶莹曾接听一个小女生的自杀热线,自杀诱因是在学校常被男生欺负,但在学校里,类似向老师打小报告的 行为又会引发同学不齿,告诉家长又没有得到及时抚慰,结果产生了不好的念头。在开导该女生一番后,张晶莹建议将其家长、老师、欺负她的同学家长都组织起来 多方联动,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对于那些冲动期期间的计划自杀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卫生专家能做的就是鼓励其深呼吸、肌肉放松,缓慢平衡情绪。“这期间的咨询师、应该是扮演计划自杀者的亲人角色,在得到对方认同后,再进行专业的帮助就事半功倍了。

  “自杀,从有想法到辅助实施,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帮助这些人熬过这个阶段后,自杀风险就消失了。”徐文军说道。

  知多D

  不能忽视的“自杀警报

  有自杀倾向、行为或自杀未遂人员,往往表现出一定共性。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通过国内外事件的统计发现,上述人员在作出不理性行为前往往有迹可循,一旦有以下迹象,就值得警惕:

  A

  有自杀的事件基础

  近期有重大心理创伤性事件;有痛不欲生的病痛;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有严重的失眠。

  B

  有自杀的情绪迹象

  长时间表情淡漠,不能展示笑容;对人与生活没有热情;焦虑情绪与焦虑面容;抑郁情绪与抑郁面容(抑郁性僵硬);表现出内疚与自责;表现有多次后悔与道歉;情绪反复不定,常低落或暴躁。

  C

  有自杀的思维迹象

  多 次提及自己压力大、人生是痛苦的;反复说出活着没有意思;讨论遗体捐献问题;直接告诉别人“我想死”“我不想活”;间接或在日记、信函中流露出来或者说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留下类似遗言的话,或者写遗书;发现在考虑生存的意义,否定人生积极的意义,说“我的生活毫无意义”之类的话;与人探讨 死亡的理由;认为自己现在与将来一事无成;说自己很无用,总是拖累人,说“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些”;说自己很无助,没有人能够拯救自己;表露外界的一 切对自己没有意义;表露某件事让自己很羞耻,无脸见人。

  D

  有自杀的行为迹象

  性格变得 明显的封闭,独自呆在某处;长时间沉默与思考,表露有心事;避开朋友与亲人,不愿意与人沟通;自己的仪态变得无心顾及;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明显降低;收集 可以致生命消失的物品;做出一些极度冒险性的行为;无缘无故整理自己物品,把至爱的物品送给朋友;赠送纪念品,或把自己的物品分配给人;向人道谢、向人告 别、归还所借物品;行为从极度痛苦突然转变得很轻松;发现其收集自杀死亡方法与经验;向人询问某些危险品的获得途径;行为中有亲自准备自杀的迹象和过程; 在极其痛苦时表面装得若无其事。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韦旖然  通讯员  伍展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