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青马学员重温华师“九载十迁”路

27.12.2017  13:44

今年,华南师范大学已走过84年岁月;明年,我们即将迎来华师85岁生日。为了探寻华师“九载十迁”的历史,我校青马班第七期学员举办了以“青春砥砺十九大,九载十迁华师情”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追忆华师弦歌不辍的往事,激励继往开来的华师人。

华师历史与大学精神

 

12月7日晚上, 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凌为青马学员们作了“华师历史与大学精神”专题讲座。讲座以“师院育人,源远流长;艰苦创业,曲折发展;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三个篇章为引领,带领青马学员 走进华师历史,重温大学精神。

刘凌介绍到,华师始建于1933年。在1933年8月至1951年10月间,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初创,后经历了九载十迁的动荡经历。在战争年代,创校先辈们仍旧秉持艰苦办学、严谨治学的华师精神,在十次迁徙中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对当年历史的回顾,让青马学员被艰苦年代里华师人办学之艰辛,求学之执着所感动和震撼。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金声”于华师有极深的意义。从老校长们当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办学理想,到对“百科全书式学者”饶宗颐先生的亲切采访,以“木铎”回归到为人师表的风度,坚持为学校做贡献的决心,让青马学员们情不自禁的鼓掌致敬。

从广东勷勤学院到华南师范学院,大学之道,学习大师之精神,铺展开来的壮阔校史,让当代青年为之奋起、为之铭记。回顾那些年的辉煌篇章,华师人敢做领潮人,不断开拓创新。所谓大学精神,便是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师院育人的家国情怀和改革创新的大学气度。

 

听师长讲华师老故事

郑维铭老师讲华师老故事

12月14日下午,政治与行政学院郑维铭老师为青马学员们带来别有韵味又风趣深刻的华师老故事。忆起当时的华师原貌,郑老师畅谈起石牌校区的改造建设趣事。那些留存于老华师人记忆中的故时风物,郑老师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还在现场展示了华师的老期刊和老杂志。青马学员们忍不住感叹时光蹉跎,但镌刻在华师人心中的精神却依旧在传承。讲到动情处,郑老师即兴朗诵起《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最后,郑老师寄语青马学员:做一个自律而坚定的自觉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醒者、认定一个目标坚定走下去的笃行者。

 

一次特别的团日活动

12月14日下午,青马学员沿着华师九载十迁在南粤的路线,前往永汉路(今北京路)粤秀书院街、光孝寺和华师石牌校区,探寻华师人迁徙中的人和事。

 

溯源——岁月穿梭九六载

粤秀盎然书院街

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创办建立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的基础上。草创初期的办学,在师范学校原址即永汉路粤秀书院街(今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一带)。一九二一年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成立到今年,已然过去了九十六载。九十六年后,华师青马学子重回故地,在此追根溯源,缅怀前辈办学历史,以朗读者的身份,重读华师老故事。

 

感恩——国庆动荡抗日时,九载十迁苦中坚

书信送寄语

战火纷争的岁月,师生们迁徙的脚步从未停留。到了1945年8月,抗战传来胜利的消息,广东省文理学院第九次迁回熟悉的广州,但石榴岗旧址曾为日寇所占,当时仍关押着大批日军战俘,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在光孝寺住持的帮助下,文理学院师生暂住光孝寺。青马学员循着历史的足迹前往光孝寺,在光孝寺附近的邮筒中“寄给未来的自己”。时空交错,青马学员感受着当时抗战的胜利,人民的喜悦,通过书信的形式,为当代青年送去寄语。

 

追忆——旧时风物寻有际,岁月变幻情未改

 

经历动荡后的华师,最终定址广州石牌,一个个教育梦想在此地生根发芽。漫步于华师石牌校区,亦可发现旧时风物背后的故事。

 

三次变迁中的校门

华师的校门,历经三次变迁。第一代校门,于1953年从黄华路迁入石牌现址,它和校部大楼、政治系楼等共同构成总统府建筑群整体风格——朴实、气派。第二代校门,是最经历风雨的。它曾挂过两个牌子,第一个是1970年10月开始的广东师范学院,第二个是1977年恢复的华南师范学院。第三代校门,就是现在挺立着的新校门。新校门拓宽了,风格还保持第一代、第二代的传统——朴实、浩气。华师的校门犹如师长、家人,给在校的学生安下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家,给外出回来的孩子家的念想和味道。

挺拔的第一课室大楼

 

 

            第一课室大楼始建于1955年,2000年拆掉重建。建成之初它是广东高校首屈一指的教学大楼,第一课室大楼建筑上体现了苏式风格,又揉进了中国特色。第一课室大楼门口那两棵挺立的木棉树,见证了大楼的变迁,也美丽了华师人的眼,吸引了校外人士争相观看。

传说中的红楼

 

小红楼作为华师历史最悠久的建筑,见证着华师的岁月变迁。它是一座很有特色的两层红色建筑,现如今坐落在生科院的试验场中。岁月悠悠,朱颜亦改,原来华南师院的许多建筑都已改头换面,唯有红楼依旧站在原来的位置,静静地看着物换星移。

     

青马学员们追寻着华师历史的踪迹,同时开展了“勷勤创者之道,问君知多少”校史知识竞赛活动,考记校训,背诵《论语十则》,作画校徽,以诗抒情:“落红有情护春声,楼前师尊现月明,历尽风波尘埃定,今朝勉励华师情”,又道:“紫荆花开时,叶枝弥漫;午后砖瓦红初见,红楼依旧学子情,意在人间。”咏叹华师创校以来以家国民生为己任,以教育救国为理想,创校八十四年仍旧不改初心的大学之道。

            砥砺青春十九大,九载十迁华师情。重走华师变迁路,不忘初心教育梦。今朝,青马学员重走华师迁徙路;明日,新时期新青年开创新未来!

(注:部分图文来源:校党委宣传部 《华师老照片》《华南师范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木铎金声

 

摄影:苏振浩、黄胤铭、林泽鹏、李楚荔、洪鑫磊、何嘉俊、邹雨桐、丁泽淮、吴渤、林广豪、邝嘉华、黄颖 撰稿:王淑仪、林燕好、林泽鹏

 

 

作者/通讯员:向娟 | 来源:校团委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