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班时间开不了死亡证 市卫计委、民政局联合回应

08.05.2015  12:58
非上班时间开不了死亡证 市卫计委、民政局联合回应 - News.Ycwb.Com
非上班时间开不了死亡证 市卫计委、民政局联合回应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实习生皮子凡通讯员穗卫计宣 今年4月1日起,广州实施一条新规,居民在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的,死亡证由死者户籍所在的村居委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发,而此前是由辖区所在派出所负责。此举引发不少“死不逢时”的吐槽,由于不少居委会和社区医院目前仅在上班时间提供服务,遇上节假日,在家中、养老院离世的人,其遗体只能晾在原地,直到领到死亡证才能由殡仪馆前来接运。为快速办证,甚至不少地方出现被迫拨打120由急救人员出具死亡证书的情况。

昨日下午,广州市卫计委和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就此问题回应了媒体质疑,表示已发文要求各社区医院建立起24小时值班制度,居民可随时办理死亡证。

死亡证开具由派出所改为社区医院

统计显示,近年广州每年监测到的死亡病例有5万多,而在家中、养老院、其他场所死亡的每年2万多例,占42%左右,其余全部为在医院死亡。平均每月2000余例,“平均到168个街道,大约是每个月11例”,市卫计委疾控处处长周端华介绍。

今年3月13日,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联合转发了省相关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4月1日开始,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安部门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新版医学证明。

死亡证明签发的单位,依然只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安部门两个。但是对于在社区死亡的病例,原来一律由公安部门签发,现在则区分为两种情况:在社区非正常死亡,依然由公安司法部门检验鉴定、签发死亡证明;在社区正常死亡的,由家属持本人和死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死者户籍或现驻地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居委(村委)证明、生前病例等,到户籍地或现住地所在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办理《死亡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会询问家属和知情人,对死因进行推断,死因推断需要家属签名确认。

非工作时间办死亡证难

新流程实施一个多月以来,陆续有媒体、市民反映非工作时间的社区死亡病例“办证难”,或者办证的各环节不协调,死亡发生后多个小时未能办证导致遗体滞留家中或养老院的案例。

反映意见较多的是城区一些地方,特别是养老机构比较集中的地区。”广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表示,和以往直接到派出所开死亡证、通知殡仪馆来接遗体相比,如今的程序确实要复杂一些。首先要到村居委、再到社区医院,环节多了,让群众感到办事复杂了。由于村居委会数量多,各个区的落实情况不太统一,有的村居委不熟悉新流程、服务不到位,加上村居委工作日工作时间只有8小时,导致开证明有些滞后。实施初期,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没有24小时值班,导致出现了非工作时间找不到社区医生开死亡证明的现象。

社区逐步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

目前,市卫计委协调卫生计生、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从方便老百姓办事的角度出发协商如何处置。

市卫计委已向各区卫计局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做好死亡证的出具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已逐步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人手无法安排的,也要安排电话值班,并向辖区居民公布联系电话或值班电话,加强与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村居委、派出所等单位的联系,越秀区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为养老院上门讲解办证流程。下一阶段,市卫计委会适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

梅向阳也表示,已要求各村居委都安排人员24小时电话值班,并制作关于值班电话和办证流程的标识,“下一步要求各区做好工作,并且打算再办一次培训”。

链接

普通市民如何判断非正常死亡?

新实施的文件没有规定居委工作人员、社区医生必须上门检查遗体,是否会出现办证者故意隐瞒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广州市卫计委疾控处处长周端华表示,当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查阅病历、调查问询家属和知情人后,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由家属或知情人联系当地公安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后,由家属联系救治或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签发《死亡证》,非正常死亡仍由公安司法部门签发死亡证;家属、知情人认为不能判断是否正常死亡的,也应联系公安部门判断。

●医疗机构办理死亡医学证明咨询电话:12320

●公安机关办理户籍注销咨询电话:83341353

●殡葬服务咨询电话:870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