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市14%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20.02.2017  06:09
广州全市14%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广州出现的蓝天白云,漂亮的云朵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新快报记者宁彪/摄

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办法正在制定中,此外将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生态补偿

记者2月19日从广州市环保局获悉,近日广州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下称《规划》),这是指导广州市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据悉,《规划》将广州全市域土地面积的14.25%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包括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41个区域,红线区内禁止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现状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目前正在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将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此外将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生态补偿。

■新快报记者 唐星 通讯员 穗环宣

PM2.5年均浓度

今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规划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有序的环境空间管控局面,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格管护,产业园区布局得到优化,城市水体力争消除黑臭,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其中,到2017年,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确立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广佛跨界区域16条河涌基本消除劣Ⅴ类,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到2030年,全域大气、水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持续增加,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基本协调,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城市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城市水体基本消除劣Ⅴ类,水生态得到恢复,PM2.5(细颗粒物)指标力争达到世卫组织过渡期第2阶段目标值,建立起国内领先、覆盖全域城乡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区域差异

划分出三大环境战略区

规划》首次对广州全市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测算得到广州市水和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评估了环境承载情况,并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提出了相关控制战略,为推进环境精细化、清单式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编制形成了广州首个环境空间规划,整合国土、规划、林业、水利等领域的多元基础地理数据,建立适应多规融合要求的环境空间基础数据库,并系统提出生态、大气、水环境空间管控要求,为实现规划“一张图”管理奠定了环境领域基础。

规划》根据自然条件、环境功能、环境保护战略对策的区域差异,将广州市域划分为三大环境战略区:北部生态屏障区、中部城市环境维护区、南部生态区。针对不同分区的自然地域差异和区域环境特征,提出了不同的总体战略。

其中,北部生态屏障区主要包括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白云区二环高速以北地区,黄埔区北部;中部城市环境维护区主要包括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全部,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南部地区(除知识城和九龙镇区);南部生态调节区包括番禺和南沙地区。

亮点

生态保护红线将得到永久保护

规划》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国家、省已划定的法定生态保护区及广州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等生态系统重要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并与基本生态控制线进行了无缝对接,形成目前国内最为细致的生态红线方案。

记者获悉,生态保护红线将得到永久保护。《规划》要求,生态保护红线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按照“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总体要求,实施严格的生态用地性质管制,确保各类生态用地性质不转换、生态功能不降低、空间面积不减少。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

生态保护红线区有41个区域

根据《规划》,生态保护红线总体上由生态系统重要区和法定生态保护区两大部分组成,总面积为1059.66平方公里,约占广州全市域土地面积14.25%。

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区有41个区域,包括从化陈禾洞自然保护区、从化温泉自然保护区、广州良口唐鱼市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自然保护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莲花山风景名胜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从化温泉风景名胜区等4个风景名胜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湖森林公园、太子森林公园、王子山森林公园、广东天鹿湖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等7个森林公园;海珠湖湿地公园;广州西村、石门、江村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流溪河人和段饮用水源保护区等25个水源保护区。

生态保护红线绩效 成评价领导重要参考

广州市环保局介绍,目前正在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将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违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部门、机构和有关责任人员,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和法律法规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同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生态补偿,将生态保护红线区的面积、比例及保护状况作为生态转移支付的重要评价因子。纵向上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受补偿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横向上探索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的补偿机制,组织试点,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补偿,规范补偿运行机制。

记者获悉,生态保护红线区的补偿将是未来工作重点,坚持“谁贡献大、谁得益多”的原则,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既要坚持资金为主,又要加大产业、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并规范补偿运行机制。

数据

广州市环境要素设立的目标指标

1、PM2.5的年均浓度

底线指标

2017年不高于35微克/立方米

2020年达到30微克/立方米

2030年达到25微克/立方米

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底线指标

2017年为85%

2020年为90%

2030年优于90%

3、城市河涌水质

底线指标

2017年广佛跨界区域16条河涌消除劣Ⅴ类

2020年广州基本消除河流黑臭现象

2030年广州全市范围消除劣Ⅴ类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