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据点保护开发应予提速

17.01.2018  10:54

  ■ 郑渝川

  1月13日,在蕉岭县南磜镇三泰村,由村民自发集资、搜集史料建成的绿禾畲红色革命史料馆正式揭幕。该馆由废旧的村小学改建而成,将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馆内陈列着许多历史图片,讲述了立禾畲(原名绿禾畲)村民支持革命的史实。在立禾畲村民的带动下,邻近的岭背村、步上村等也开始挖掘革命历史、搜集红色革命史料。

  立禾畲地处粤东北、闽西交界,是大革命时期党活动的据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据点之一。立禾畲为代表的岭南、梅州革命据点,有力地呼应了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及抗战主战场、解放区的革命斗争。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革命先辈,活跃在这些革命据点,发挥着发动农民大众参与革命、保障贫民权益等积极作用,让据点得以履行革命思想的播种机功能。

  立禾畲为代表的岭南、梅州革命据点,是红色文化的具体承载。证明了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仁人志士在无论多么艰难坎坷的环境中,都没有忘记使命,没有放弃为了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独立和自由的责任。将这些革命据点管理好,保护好,将有利于丰富爱国教育、红色革命教育的表现形式,让爱国教育、红色革命教育更加鲜活、具体地展现给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应当看到,像立禾畲一类的革命据点,在岭南、梅州各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分散性,这也使得纳入统一管理和保护传承面临困难。

  南磜镇立禾畲的村民主动行动起来,收集史料并捐资建设绿禾畲红色革命史料馆,做法不仅表明当地村民对于革命先烈有着深切的缅怀之情、感恩之心,而且也有着弘扬红色文化的自觉。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快革命据点的保护型开发,以实际行动给出积极回应。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高标准编制规划,筹集专项资金,确定保护开发标准,并充分尊重村民文化自觉和保护热情,在保护开发中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实现广泛参与。不同村镇的革命据点的保护开发,均应在严格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突出特色,为带动红色旅游尤其是打造高品质红色旅游专线创造条件。同时,为提高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的红色文化体验质量,建议寻求与国内主流科技创新公司合作,采用机器智能、电脑仿真等前沿科技,让参观者模拟体验革命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