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旧址今成旅游“明珠”

28.02.2016  12:26
作为我市第一个获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大埔县留下了不少革命先辈开展革命活动的痕迹。

 

  ●本报记者  李艳良

  特约记者  罗文燕  丘佳纳

  作为我市第一个获确认的原中央苏区县,大埔县留下了不少革命先辈开展革命活动的痕迹。日前,记者走访了大埔县内的红色交通线和中共南方工委,发现昔日的革命旧迹不仅得以保留和修缮,更以崭新面貌成为该县发展红色旅游的“明珠”,成为该县主动对接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见证。

  1930年,为输送重要情报、转移临时中央机关和党政军重要领导人等,中央开辟了“上海-香港-汕头-大埔-福建永定、长汀-江西瑞金”的秘密交通线。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大埔西北部的青溪镇,探访该镇境内的三个红色交通站(点)——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青溪红色交通中站(永丰号)、虎市多宝坑小站革命遗址(邹日祥旧居)。通过这段红色交通线,曾安全护送过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200多人。来到位于蕉坑村的棣萼楼,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建设道路旁的景观墙,道路另一旁是待建设的小广场。在棣萼楼管理者、棣萼楼交通站负责人李阿应后人范细英的引导下,记者参观了当年周恩来停留了三个小时的房间,存放枪支弹药和粮食等物资的旧库房,还有遗留在木板上的两个弹孔等。作为红色交通线上的“中转站和秘密仓库”,棣萼楼未曾遭到敌人破坏,被称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目前,我们正整合棣萼楼附近12栋古民居资源,提升周围环境,打造红色旅游景点。”据青溪镇政府工作人员彭苑苑介绍,2015年以来,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挖掘并整合红色资源,全力推进红色交通线项目建设,计划至2017年投资1500万元,完善棣萼楼、邹日祥旧居的修缮、布展、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环境提升等,并建成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这是记者时隔半年多后的再次探访。那曾经掩护南方工委的老屋仍顽强地伫立着,那曾经隐藏电台天线的百年杨桃树仍生机勃勃,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1940年10月,由方方、张文彬、涂振农、王涛、郭潜等5人组成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在大埔成立,下辖江西省委、粤北省委、粤南省委、琼崖特委、湘南特委、潮梅特委、闽西特委、闽南特委和广西省工委,负责领导华南地区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革命故事经久不衰,而老屋周围的环境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脏乱的泥土路已铺上水泥,杂草丛生的草地已变为宣誓广场和党风文化长廊,花卉盆景四处可见。“今年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一个闽粤赣边革命史陈列室,同时完善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一个集旅游、教育、发展农村经济于一体的红色基地。”枫朗镇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