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后会无期你看了吗?看懂了吗?

25.07.2014  11:24

  ■ 新快报记者 刘嫣

  韩寒的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昨日凌晨正式在全国上映了,很多看了电影的观众纷纷上网交流对影片的看法,也让该片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和之前提前看片会之后一面倒的好评不同,这次有一些争论的声音,包括认为影片的剧情薄弱,中后段节奏拖沓等等。但大部分80后的观众都认同《后会无期》才是他们真正的青春回忆。与此同时,影片的“金句”、配乐和萌犬都掀起了一股风潮,更有网友潜心发掘了电影中很多容易忽略的细节。

  【非看不可】

  情感:80后真正的青春回忆 1982年出生的韩寒,几乎是中国现在所有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生人的集体回忆。他的天分、叛逆加上中途辍学,做了很多80后年轻时候不敢做的事情。然而在韩寒心中看到的世界,其实也和大多的80后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在《后会无期》中看到一个几乎荒废的小镇,矗立着水泥外墙的自建房,看到小镇青年们最喜欢的娱乐是台球,每个镜头里都会蹿出一条中华田园犬,收音机里常常有莫名其妙的心声倾诉和寻人启事,以及带着口音的医生答疑。当年在学校很火的“手拉手一帮一”计划在韩寒眼里很二,但在当年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哪个80后没有交过一两个笔友呢?而邻居家的小朋友,多半都是青梅竹马,却在长大后各走各路……

  近年来很多青春电影都打着集体回忆的旗号,说的却是青春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的校园爱情,喜欢穿插一些大事件故意引起观众的共鸣,但在情感上却没有什么共通之处。而在《后会无期》中,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已经渗透进了画面和台词中,让观众情不自禁就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音乐:恰到好处宣泄情感

  在提前看片之后,网上一面倒的好评里绝大部分都提到了影片的配乐和插曲相当精彩,也有好事的网友整理出了片中所有配乐和插曲的出处,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有两处。一处是王珞丹的手机铃声,这首《QUE SERA SERA》来自希区·柯克1956年的影片《擒凶记》,歌名是一句西班牙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由它去”。片中当王珞丹的手机铃声一响起,陈柏霖就用诗一般的句子翻译起了歌词,不仅王珞丹听呆了,很多女观众也都听呆了。大概这也是片中王珞丹之所以会喜欢陈柏霖的原因吧。

  而另外一处则是《西游记》插曲《女儿情》,韩寒用的版本是万晓利翻唱的,歌词“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配合美丽的路上风光,那时候观众正随主人公一起了断了他心中认为最稳固的一段爱情,而这首歌的出现,顿时让情感到达了一个高潮。

  片中还出现了根据《波拉特》片尾曲改编的《东极岛之歌》,邓紫棋翻唱的《The End of the World》,许巍的《旅行》。每一段插曲都配合剧情,起到了宣泄情感的作用,也让几首老歌瞬间都再红了一次。

  笑点:金句爆笑幽默

  虽然《后会无期》并不能算是一部喜剧,但是在观影过程中,还是不停有观众发出爆笑,甚至有人一直从头笑到尾。说起来韩寒本人其实就是一个冷幽默高手,这次片中的段子也号称没有一个是来自网络的。尽管也有人说韩寒的搞笑手法比较单一,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招,但用在电影里却几乎处处成功。冯绍峰蹲坑腿麻,一步一步挪到窗口的画面,让有的观众笑出眼泪了;陈柏霖在加油站收到贾樟柯的“人生忠告”:“年轻人,给你一句忠告:汽油车不能加柴油。”冯绍峰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晒钱”,醒来的时候整块挡风玻璃都被人卸走了……这些随时会发生在生活里的冷幽默,让观众觉得自然亲切。

  片中还有一大萌宠——未成年的阿拉斯加犬,大名叫做“马达加斯加”。这只小狗样子蠢萌,第一次出场就演了一个被吓晕的镜头,据说为了让它演得逼真,剧组给它喂了一点安眠药。它被冯绍峰抱在怀里头耷耷的样子,让观众狂笑不已,再加上“掐狗中”、“五官太紧凑”的台词,更是让笑声一浪接一浪。

  观众说

  @鸿爪丫:

  本年度看到的最优秀的华语电影,@韩寒 的导演才华迸发,镜头调度无可挑剔。原以为公路片会苦涩无味,但实际上却爆点不断,韩式幽默让大家从头笑到尾,@冯绍峰 @陳柏霖 两个角色一动一静,@贾樟柯 江湖气十足,#小孩才问对错,大人只分利弊#,@后会无期马达加斯加 萌到没朋友,力荐。

  @海绵:

  注定两极化的片子,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没主线、没剧情,全片完全是靠大道理和段子堆积起来的;喜欢的人会感觉看了四篇韩寒写的小短篇,意犹未尽。没想到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韩式幽默,小林武史监督的音乐也好听。最喜欢袁泉的段落,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看了后悔】

  剧情:有点像加长版的汽车广告

  看过韩寒小说的观众,大部分对《后会无期》的剧情感到不满。作为一部公路片,虽然整部电影的连接还算流畅,但是到中后段却明显让人感觉有些拖沓。影片讲述了一段“在路上”的故事,几段故事过渡时穿插的都是车在路上的镜头,有的是俯拍,公路两边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却不知道为什么总让人想起《爸爸去哪儿》里航拍的镜头;而有的则是跟车拍摄,展现出该款汽车优越的越野性能,加上这汽油车加过柴油还能开的情节,无不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加长版的汽车广告,偏偏这款汽车正是韩寒本人代言的。

  不仅如此,韩寒小说中的句子也大量被运用到电影的台词中,让人感觉有“心灵鸡汤”之嫌,好几个主角的台词都在讲述着各种大道理,比如“喜欢就是放肆,而爱则是克制”,比如“我从小到大都是优,怎么从良”等等。

  演员:帅哥一定都要变糙汉

  公路片在国产电影中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类型,之前让大家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宁浩导演的《无人区》。而《后会无期》和《无人区》一样,都喜欢把好好的帅哥弄成一个糙汉子。电影中冯绍峰、陈柏霖、钟汉良个个都是美颜,拥有很多女粉丝,但韩寒却让他们化妆成风吹日晒后粗糙的样子,就连衣服也是从头到尾就一套,不带换的。这让“颜控”们纷纷吐槽导演“辣手摧花”。不过还好在影片的最后,韩寒让陈柏霖成为了事业有成的作家,瞬间变成翻版金城武,满足了女粉丝的愿望。

  男演员们很糙,女演员们也没好到哪里去,王珞丹、陈乔恩、袁泉也都是美女,在电影里的打扮却都非常草根,和美艳动人的女神相距很远。

  观众说

  @lll:

  虽然没抱太大期待,还是觉得失望,整个就Polo3段微电影,台词要不就微博段子,要不就有气无力地故作深沉。那么多歌曲串烧老出戏了。贾科长不错,陈柏霖继续帅呆萌。

  @特暖暖的:

  这么多年了,韩寒还是不会讲故事;靠台词撑全场,差点接了王朔的班;整个片特别接地气又特别不接地气,非要说有什么意义的话……你说包夜有什么意义?

  【看了又看】

  片中韩寒出现了两次,你发现了吗?

  《后会无期》上映后热度很高,也让网友有了一看再看的想法,从而扒出了很多看第一遍的时候不注意的细节。例如韩寒提到他在电影中有出现过两次,但都是局部。有好事的网友找出了两处,一处是汽车收音机里的医患对谈,患者问“韩医生……”就听见一把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解答患者的困惑;另外一处则是钟汉良和冯绍峰在交谈,陈柏霖在远处小解,镜头前面突然多出了一只手,不停地搓着陈柏霖的身影。这个声音、这个手指也被怀疑是属于导演韩寒的。

  再例如片中王珞丹扮演的苏米,名片是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电话号码。尽管影片最后的字幕里敬告大家不要打电话和加微信,但很多观众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之。据悉,这个号码是剧组在拍戏的时候新办的,归属地正是王珞丹的家乡赤峰。导演韩寒让王珞丹没事的时候就用微信和大家聊天,目前微信好友都已经被加满了。

  还有歌手黄龄也号称参与了影片的拍摄,但是直到电影放完,都没有人找到她在哪里。而事实上黄龄的照片出现在钟汉良的头盔上,她在戏中的身份是钟汉良的老婆。

  而影片号称的“彩蛋中的大巨蛋”,则是韩寒在影片最后的字幕中特别感谢了自己的女儿“韩小野”……好吧,想认韩寒做岳父的朋友可以在影院扫地大妈的眼神中等一等。

  【独家看法】

  《小时代3》《后会无期

  营销手段之我见

  ■ 新快报记者 刘嫣

  《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相隔一周在影院碰头,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粉丝们调侃的《上海绝恋》。尽管硬要把《小时代》系列和《后会无期》扯在一起做比较,难免有失偏颇——两部电影类型不同、题材不同、故事不同,但好事的还是喜欢听韩寒说郭敬明、听郭敬明说韩寒。顺应大家的愿望,这次就把两部作品和两个人放在一起,从营销角度说一说我心目中的郭敬明和韩寒。

  郭敬明的“劳模营销”

  15天时间完成50个通告

  如果说韩寒的成功有一半是天分的话,那么郭敬明的成功则大半来自他的努力和勤奋。在《小时代3》开始上映宣传的15天里,他一共配合了50个通告,包括各种活动和采访,直到影片上映后一周,他都依然奔波在全国的大城市,兢兢业业地宣传电影,哪怕只剩他一个人。

  正如郭敬明自己所说的那样,跑城市做采访、去影院和观众见面,也许并不会给票房带来直观的意义,但是他很珍惜和观众甚至是和记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观众的热情可以让他得到鼓舞,而记者们的问题则让他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作品。

  在两部电影都已经上映的今天,《小时代3》录得零点票房750万,而《后会无期》是400多万。也许导演配合采访、配合宣传只是一个态度,但世事难料,也许就是这点态度或多或少能起到一些作用。

  韩寒的“饥饿营销”

  只卖“身”,不卖“艺”

  “饥饿营销”其实在好莱坞一点也不少见,很多小成本电影都喜欢用“饥饿营销”,前期只放出少量的剧照和预告片,基本上都是看过了也不知道电影讲什么的。用这样的方式来吊起媒体和观众的胃口,对电影保持好奇心。

  在《后会无期》的宣传期,曾有宣传人员对记者表示:“导演目前不接受采访,因为大家都没有看过电影,聊也是白聊。”而电影上映后,昨天韩寒来到广州宣传,却临时表示依然不接受记者们的采访,只找了和自己关系好的媒体做专访。有记者认为他这是“心虚”和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也有记者觉得他清高骄傲。

  韩寒说自己和媒体都不要去过分渲染票房,而另外一方面记者却看到某报纸全版刊登了《后会无期》的上映广告,硕大的红色字体上写着“韩寒电影卖得好,小野嫁妆少不了”,后书“全国女婿祝《后会无期》票房横扫”。当韩寒说出“我只卖身不卖艺”的时候,却又不介意拿女儿小野和“国民岳父”的头衔做卖点。这样的营销方式,会不会有点自抽耳光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