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院举办韩江讲堂学术周(第二季)活动

11.05.2016  02:33

5月5-6日,韩山师范学院与韩山书院共同举办了韩江讲堂学术周(第二季)活动,邀请日本东京大学田仲一成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等5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讲学。学术周活动圆满收官,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提升了校园学术活动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令师生对下一季学术周的到来充满期待。

韩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晶,校长林伦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光英,韩山书院山长管乔中,以及潮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学术报告会。学术周学术报告先后由校长林伦伦教授、教务处处长黄景忠教授等主持。

其间,日本东京大学田仲一成教授以“中国戏曲文学的美感—从元杂剧到潮剧的悲剧性”为题,从东西方戏剧结局的差异性切入,与观众探讨中国戏曲的悲剧美感。他认为,目前许多地方戏之中,悲剧性最为浓厚的是潮剧。潮剧可能继承元杂剧的悲剧性,并据此谈及潮剧的起源和传播。

香港中文大学张健教授在《知识与抒情:宋代诗学的问题及演变》报告中认为,中国诗学传统的主流是抒情,其内部蕴涵抒情与知识的关系问题,存在重抒情与重知识两种取向,形成了抒情论述与知识论述。唐宋诗的转变是从抒情到知识的转向。宋诗史被分为继承唐诗、背离唐诗及回归唐诗的三个阶段,在诗学史意义上就是从继承抒情传统到建立知识传统再到重建抒情传统的过程。

日本国立德岛大学教授邵迎建作“借古喻今:战时上海的电影策略――从《木兰从军》到《万世流芳》《春江遗恨》”主题报告,介绍了三部影片制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评价。讲演以重读文本,结合语境,发现文字/映像之间、之内与之外痕迹、脉络的方法重新探讨沦陷时期影片的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华玮教授在《世间只有情难诉——论汤显祖与〈牡丹亭〉》报告中,介绍了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讲述其创作背景,分析其中的言情艺术,以及从明清到当代《牡丹亭》的影响。华玮教授还高度评价近年对《牡丹亭》的两次国际性改编与演出,以及白先勇先生打造之青春版《牡丹亭》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改编”。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思乡的蛊惑’与‘生活之艺术’——周氏兄弟与1920年代的美文》报告,讨论了1920年代鲁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后,周氏兄弟如何在文学上相互呼应,借“思乡的蛊惑”与“生活之艺术”两大主题,完成了现代中国“美文”的建构。同时郁达夫、沈从文对周氏兄弟散文的褒贬抑扬,深刻影响了当下及后世的阅读与接受。

本次学术周的每一场学术报告均座无虚席,五位学者精彩的报告不仅是在演讲中阐明某一个学术观点,而且在引导听众如何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学术周活动采用网络抢票方式,在为韩园师生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的同时,也让潮汕地区乃至北京、珠海等地的部分市民聆听了精彩报告,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效果和知名度。采访中有市民表示,这次有幸到大学校园聆听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收获匪浅,非常感谢韩师提供的这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