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鹏建议推广电瓶车 解决“禁电”带来的难题

14.10.2014  10:23

   韩志鹏调研便民车,当看到驾驶员的驾照级别竟是A1时,感到非常惊讶。新快报记者 王小明/摄

  但交警部门透露,上牌难没名分正成为电瓶车推广瓶颈

  目前,《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条例》)正在广州市法制办官网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禁电”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争议。如果全面“禁电”,“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如何化解?昨日,在与广州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一起视察的过程中,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建议,目前某些街道试行的便民电瓶车或许可以解决难题。但却被告知由于电瓶车“名不正言不顺”,便民有尴尬。

  新快报记者 董芳

  “围院”式管理从源头杜绝五类车

  今年9月,在广州市政协委员集中咨政活动上,韩志鹏曾向广州市交警部门问政关于五类车治理的情况。市交警支队负责人在回答相关问题后,还当场邀请韩志鹏“看看五类车治理的成功经验”。

  昨天上午,在广州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吴泽驹、市交警支队勤务处副处长谭警官的陪同下,韩志鹏来到了天河区黄村,了解黄村城中村“围院”式管理经验。韩志鹏透露,同德街道也有意将同德围进行“围院式”管理,“目前正在做方案,正好借这个机会来学习一下”。

  在黄村,进村要过一道闸,栏杆抬起才能放行车辆。黄村街道武装部部长刘志峰向韩志鹏介绍,所谓“围院”就是设置多道闸口将整个城中村围起来,“大车小车都能进,但是五类车不许进”。

  据了解,黄村面积0.44平方公里,居民4万多,其中常住村民6000多人。居民走到最近的地铁站要横跨广园快速路,又没有公交车过去。而选择BRT出行也要走20多分钟,于是对五类车的需求很大。

  既然居民有需求,能否用相对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代替五类车呢?黄村街道今年4月底买了5辆景区里常见到的电瓶车,专门用来作接驳地铁站、BRT站的村巴。每人收费两元,招手即停,随处可落,非常受居民欢迎。今年8月又增加了3辆。刘志峰说,现在选择便民车出门的居民越来越多,难以看到五类车招摇过市了。

  据悉,黄村的便民车每辆造价约6万元,时速可达30公里/小时,由村委会出资购买,交由村下属的某公司运营。每辆车配备两名拥有B1或A3以上驾照的司机,每人月薪3000元左右。再加上每个月的电费和车辆损耗,目前盈利并不多。

  乘坐便民车出意外可获保险理赔

  随后,韩志鹏一行又来到天河区前进街道。和黄村不同的是,这里的十辆便民车“盈利可观”。

  前进街道武装部张部长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们的便民车是由村民个人购买的,街道负责审核车辆安全性能和驾驶人资质。从今年5月起运营,还为每辆车投保50万元。“虽然现在便民车也上不了牌照,但起码出事了街道能找到负责人,还有保险理赔,这比出事就跑的五类车强多了。”张部长说。现在,前进街道的居民们几乎都选择乘坐便民车出行,每人两元,便民车每月的盈利可观。

  韩志鹏听了介绍后很是心动,希望同德围也能推广,还笑着说:“什么时候能让居民用羊城通刷卡啊!”但张部长却告知韩委员“这个很难”。

  便民车上牌困难,曾被交警查扣

  “城中村、地铁口等处往往是五类车聚集的重灾区,能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便民车,以此打击五类车呢?”针对韩志鹏的疑问,谭警官认为,目前便民车身份尴尬,实为无牌无证经营,恐难以推广,“目前全市只有6条街道在运营便民车,分别是荔湾区的坦尾村,天河区的车陂、黄村、珠吉、前进和员村。每个街道的车队规模都不大。

  吴泽驹也坦言,治理五类车要疏堵结合。但由于便民车目前不在国家机动车目录上,所以不能上牌运营。前进街道张部长也自曝,便民车曾被交警扣下。

  对此韩志鹏认为,政府在管理上要创新,与此相关的质监、交委、车管所等各部门需要协同合作,“起码得让便民车有个名份,彻底解决市民出行 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