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音乐博物馆、音乐影院 大王洲要变身音乐岛

04.08.2014  11:35

音乐博物馆、音乐影院、音乐沙龙、音乐大赛……

大王洲要变身音乐岛啦

大王洲渔邨可以品岛上美食。(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刘春 摄)

岛上有高尔夫球场,不少市民周末前来休闲。

东莞时间网讯 上船咯!”伴着熟悉的吆喝声,又一趟渡轮开往大王洲岛。

钱灿光,红色短袖上衣,笑容腼腆,声如洪钟。他是渡轮的船长,在这里摆渡近十年,见惯了大王洲岛的岁月变迁。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王洲岛民,钱灿光对这片千余亩的水上之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以前也有人来,今年开始特别旺。每天24小时渡轮不停,接送一船又一船到岛上度假游玩的人。”趁着游客上下船间隙,钱灿光赶紧吸了几口烟,又得准备开船。岸边的码头,已经有人在等着过渡了。

临近中午的大王洲岛,岸边停车场挤满 了 车;码头接驳处,市民手拿“幸福船票”,提着刚从岛上采摘的龙眼,等着坐船回家与家人分享。而在岛上,游客正兴致勃勃地打高尔夫、垂钓、欣赏田园风光。时不时,会传来阵阵的“吱呀”,这是音乐岛舞台装修的声音。

有消息说,大王洲岛即将变身东莞首个“音乐岛”。

那时的模样

放眼望去尽是农田

岛上居民出入靠摆渡

大王洲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说起旧时回忆,池叔打开了记忆的匣子。上个世纪70年代,大王洲岛上全部都是泥巴路,经常走着走着鞋子不见了。因为都是泥路,鞋子踩到泥浆里会被吸住。池叔坦言,当时岛上即使能见到一条几十公分宽的小路,也是人走出来的,到处都是泥巴,所以岛上连单车都推不了的。

岛上原住民的生活很简单,靠种菜、种水稻和小麦的务农为生。“种2路水稻,再种1路小麦,隔着种。”小时候,卢炯池在岛上的娱乐就是跟着家人到田里种菜、钓鱼、捉鱼、打网……

卢炯池,人们都叫他池叔,是大王洲洲长,土生土长的大王洲人。“我从小就在大王洲岛玩大的。”池叔说。

而平时,岛上居民要出入小岛,全靠摆渡。过去,岛上条件不好,摆渡的船也都是些小木船。靠人力划桨,人坐在木船上摇摇晃晃地到对面岸上。

岛上的孩子要上学,更是不容易。“我们早上很早就要到渡口坐船出来,到对岸后,要走1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樟村小学上学。”中午放学后,池叔等大王洲岛的学生们又得马上走回到渡口,坐船赶回家里,匆匆吃饭后,马上就要动身坐船去上学。一天中,孩子至少要坐船出入大王洲岛四次。用池叔的话说,岛上的孩子求学不易。

东莞有句俗语叫路通财通。过去的大王洲岛只有水路出入,经济自然比不上一江之隔的东城、莞城、高埗了。“基本上,整个东莞最穷的地方就是大王洲了。”池叔说。

甚至,岛上连水电都没通。“以前很穷的,岛上什么都没有。”钱灿光今年60岁了,对旧时回忆记得很清,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岛上生活。

穷则思变。岛上村民开始另辟蹊径谋生。当然,这也带来今日所见大王洲之初貌。

以前的大王洲岛很少树木,放眼望去尽是农田,村民在田里种菜种稻。”池叔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村民开始大规模种树,每家每户都在自发性地种树。原因是,那时候水果值钱,东莞本地产的水果很吃香,比种菜种稻更能卖钱。

当时,村民大规模地种植水果树,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岛上丰沛充裕的水果林。龙眼、荔枝、黄皮等等水果仍是今日东莞农贸市场上的抢手货呢。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