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封山育林工作成效显著

31.12.2015  18:44

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以来,韶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把封山育林工作作为造福后代的民心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来抓,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的战略部署,采取“以封为主,封、管、造并举”的办法,通过加强资源和林政管理,保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以林下经济为主的绿色产业,确保林区群众稳定增收,初步实现了封山育林“封得住,育得好,有收入,能致富”的目标,封山育林成效日益彰显。

一、生态意识日益增强

通过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使封山育林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封山育林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纷纷称道:封山育林政策就是好,森林得到了管护,生态得到了恢复,林业得到了发展,植物种类、野生动物和各种鸟类明显增多了,山绿了,水清了,林区农民收入也增加了。

二、森林资源稳定增长

全市有林地面积从2011年的178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897万亩,增加有林地面积11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1.5%提高到74.38%,增加了2点8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6980万立方米增加到8475万立方米,增加森林蓄积量1495万立方米,有林地平均蓄积量从3.6立方米/亩提高到4.5立方米/亩,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我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全市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从2011年的538万亩增加到目前的983.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从25.7%提高到46.1%。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4个,总面积45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1.1%。各类森林(湿地)公园从2011年的25个,增加到现在的73个,面积达到230多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0.7%;在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行动中,全市已建成“万村绿”示范点1000多个,今年又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153个,占省下达任务156个的98%。

四、经山模式十分丰富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封山育林工作的深入开展,流转、承包、租用、合作社联户等经山模式日益丰富。绿色经济的魅力,让林农放下斧头,挥起了锄头,彻底改变了林农“重采轻造”的传统观念。目前,全市发展林下经济254.5万亩,产值30.7亿元,其中发展林下种植业27万亩,林下养殖业20.4万亩,林下采集加工业87万亩,林下休闲旅游业120多万亩。建立非公有制林场310多个,造林大户1300多户,经营面积430多万亩。

五、石漠化治理初见成效

韶关市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乐昌和乳源2个县(市)的14个乡(镇),125个村,石漠化面积达132.9万亩。2011年以来,采取“以封为主,封、管、造、节并举”的办法,加强石漠化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能源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有效遏制石漠化趋势,改善了生态环境。目前,石漠化区落实封山育林150多万亩,建成沼气池17300户,人工造林26万亩,种植油茶、金银花种植10多万亩,新增森林面积6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41%提高到56%。

六、封育体系逐步完善

全市按照1年封完山、3-5年育好林的要求,完成封山面积1305万亩,占任务的108%,其中全封山848万亩、半封山315.5万亩、轮封山141.5万亩。建立起以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为骨干,重点生态工程林为基础,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管理高效的封山育林管护体系。

七、管护队伍全面落实

按照1年封完山、3-5年育好林的要求,全市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305万亩,选聘封山育林护林员4265人,人均管护面积5000亩。其中集体山林按1.5人/村配备护林员1880人,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配备护林员1663人,非公有制林场、造林大户配备护林员722人,基本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全市组建了11支专职森林消防大队,配备队员554人,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韶关林业)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7年将完成 基干林带造林36万亩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进 通讯员/林荫)18日,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议透露,从2019年起,我省将正式启动实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19—2025年,全省将完成基干林带造林36.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