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政府引导开放体育场馆初见成效

09.01.2015  10:53

一纸“政府令”使全市每周体育场馆开放时长增加近一倍,每年约80万元的资金投入盘活了近25万平方米的全市体育场馆资源……自2013年12月9日韶关市出台《韶关市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的“政府令”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韶关市鼓励引导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一年内新增开放面积近25万平方米,“政府令”的推动效果十分明显。

据统计,广东学校体育场馆面积占全省体育场馆总面积的60%至70%。如何盘活现有资源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韶关市在这方面为全省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本。

场馆开放▶▷

政府令”让推行更有依据

体育场馆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这几乎是全国所有城市都面临的一道难题。位于粤北地区的韶关市同样如此。

2008年,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公安厅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办法》;2012年,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财政厅等10部门又联合印发《广东省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导意见》。两个文件印发的目的都是同一个——希望能盘活现有场馆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多的锻炼场所。不过因为各地的财政、积极性、协调难度等具体情况不同,效果并不是太理想。

那么,韶关究竟有什么值得借鉴的高招?韶关市体育局局长何著东介绍说,为了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给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韶关市体育局2013年对全市的体育场馆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并向市长做了专题汇报。2013年12月9日,韶关市印发《韶关市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的“政府令”,有效期为5年。

这份“政府令”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兴建的体育场馆也列入开放范围,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开放单位资助一定的管理维护经费,并安排体育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政府令’并没有强制所有场馆向社会开放,而是希望各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和推进开放工作。因为各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同,政府不可能一刀切。‘政府令’更多的还是展示政府部门的一种态度。”何著东说。

2014年8月22日,韶关市体育局和韶关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韶关市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资助方案(2014年-201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凡符合条件,经市体育局认定的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室内场馆每年每平方米按5元给予资助(县级补助3元、市级补助2元),室外场馆每年每平方米按3元给予资助(县级补助2元、市级补助1元)。

政府令”和《方案》的出台,使韶关市各级体育部门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推进工作中更加有理有据。

初见成效▶▷

场馆开放总时长增加一倍

截至2014年年底,“政府令”出台恰好近一年时间,取得的效果已经是有目共睹。

以韶关市翁源县为例:“政府令”出台前,全县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而在“政府令”出台的一年时间里,翁源县新增开放面积便达到了约5万平方米,新增面积比原有面积还多。

在翁源县提供的体育场馆新增开放单位的名单中,除了翁源中学、龙仙第二小学、第四小学和职业中等技术学校之外,还有人民医院、青山管理处、国税局、机关事务局等单位。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不多见,但韶关市在“政府令”和《方案》的推动下,“撬开”了企事业单位的大门。

翁源县体育局局长陈思才介绍说,在体育部门的引导下,愿意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企事业单位,首先把开放面积、开放时间等详细信息向相关部门申报,一经认可,开放单位要在门口悬挂开放的详细信息,并接受相关部门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体育部门也会针对开放实际情况给予资金资助。

我们县有些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实际上是对社会开放的,但他们担心悬挂开放标识后,一旦遇到开大会等情况,无法封闭办公区域,因此他们宁愿不要资助,也不愿参加统一申报。也就是说,实际开放的企事业单位比我们目前统计的数量还要多一些。”陈思才说。

何著东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底,韶关市在“政府令”出台后新增体育场馆开放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共投入资助资金约80万元。这意味着,韶关市在“政府令”的推动下,仅用了近80万元的资金,便盘活了近2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资源。

相关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政府令”出台之前,韶关市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总面积共十二三万平方米,此类场馆每天都会向社会开放,每周开放约50小时;近一年来韶关市新增开放面积近25万平方米,此类场馆每周对外开放约20多个小时,换算起来,韶关市体育场馆每周开放的总时长在一年时间里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难点问题▶▷

持续开放需更多资金支持

何著东介绍说,根据2014年上半年的全国体育设施普查数据,韶关市目前离到2020年人均体育设施2.5平方米的全省要求还差0.3平方米,总数约60万平方米。而目前韶关市学校体育场馆的总面积便达200万平方米,如果能引导其中的一半向社会开放,便能很快能补足“欠账”。

在何著东看来,盘活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比新建场馆更迅速、更高效、成本也更低。既然两者的目的都是为群众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场地,那么前者无疑是首选。

据悉,目前针对粤西北地区的新建体育场馆,省体育局会给予一定资助,标准为体育馆(3000座以上)补助300万元,田径场补助100万元,游泳池补助50万元。

何著东建议除了对新建场馆进行补助外,是否也能给予学校、企事业单位在场馆开放方面一定的资金支持。毕竟如果所有场馆开放的资金均由当地政府投入,像韶关市这样的财政情况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场馆起码有人管,而新建场馆的维护和管理又要投入相对较多的资金。如今一些健身广场建好后,也面临管理、维护资金不足的难题。”何著东说,其实,目前韶关市的资助标准并不高,按照每年每平米室内场馆补助5元、室外场馆补助3元的标准,学校、企事业单位得到的资助甚至还无法填补因场馆开放而增加的人力和损耗成本。

这点资助的费用确实很难起到刺激的作用,想保持开放的持续性,让更多的单位主动参与进来,就要找到更加合理的资助方案,但资助资金的来源依旧是最大难题。”何著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