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百年意大利修道院残破待修

07.07.2014  12:20

  中新社韶关7月6日电 题:韶关百年意大利修道院残破待修

  作者 李凌 张柳青

  在广东韶关市区光明巷内,有4栋别具特色的欧式建筑,1951年前,意大利天主教会人员曾在此为韶城孤残人员营造了栖身之地,之后,又成为韶关政府帮助孤残人员学技术就业之处。

  韶关市博物馆副研究官员何露称,根据史料记载,这4栋楼是上世纪20年代由意大利天主教人士所建。曾因其独特的异国风情成为山城一道风景,可惜如今年久失修,这4栋近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已残破不堪。

  走进光明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颤颤巍巍的3层建筑,只见门窗均为半圆形的拱顶、拱顶墙面上还雕刻着漂亮花饰,红白相间的墙体,四周耸立着巨大的罗马柱……从整栋建筑的外形,依稀还能看出是一座天主教堂。在一楼的空地上,堆满了沙发和门窗等旧物,房顶表层石灰一大片一大片的脱落露出里面的木板,楼道也已腐朽断裂,整栋楼看上去岌岌可危。

  曾被意大利修女收养的孤残人员彭姨,如今仍居住在附近。提起这座快要被世人遗忘的修道院,彭姨缓缓诉说她与这栋楼的故事。

  上世纪40年代初,不到4岁的彭姨因患有眼疾被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先后抛弃,后被修女收养,“这附近还有3栋意式建筑,其中两栋是修女和女性孤残人士居住的地方,我们那时管这两栋楼叫女修道院,还有两栋是圣若瑟教堂和男修道院。”据彭姨回忆,当时男性和女性分开来住,女性靠河边,男性住在靠大路里面一些,而4栋楼之间是可以相通的。

  彭姨说她虽然看不见,但是修女们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般照顾,那段日子她很开心。后来,孤残孩子们由韶关市民政局接管,能看得见的被送去读书,剩下12个看不见的便与一些孤残老人一起仍住在这2栋女修道院里。渐渐地,这里改成福利院和福利工厂,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的孤残儿童也被送到这里,人最多的时候达几百人。

  “如今,我们12个被修女收养的盲童仅剩3人在世,其中1人迁居香港,1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只剩下我还记得一点这4栋楼里的故事。”回忆从前,彭姨不胜唏嘘,“希望将这4栋古建筑能好好修复保护,这也是韶关的历史遗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