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贫困学子牵动东莞热心市民的心

19.03.2015  11:24

小源一家住在一间破旧的危房里。(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赵浛锐 摄)

小燕和弟弟与爷爷相依为命,她成绩很不错,墙上贴了很多奖状。探访时弟弟小健没在家。

韶关贫困学子牵动东莞热心市民的心

不少读者来电关切这些学生的情况表达助学意向,一名读者希望带上女儿一起前往助学

东莞时间网讯 在3月26日《东莞时报》创刊7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弘扬“助学圆梦”的精神,特派记者前往韶关乐昌市廊田镇、大源镇、黄圃镇走访贫困学子,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

自3月17日起,本报连续推出“助学圆梦”系列报道,韶关贫困学子的故事令不少读者感动。连日来,不少读者来电咨询这些学生的详细情况,表示要参与助学。来自松山湖的市民宋小姐说,深山阻挡不了孩子的求学梦,令人动容。她希望带上自己14岁的女儿前往韶关乐昌探访,选择一名学生进行“一对一”长期帮扶,也让女儿感受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困难,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目前,“助学圆梦”活动正在进行中,本报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参与助学,帮助韶关8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读书梦,助学标准为每名学生每年1000元。

人物:小燕、小健姐弟俩

分别就读乐昌新时代中学初二、廊田小学五年级

年龄:分别为14岁、11岁

奶奶和爸爸相继因罹患癌症去世

妈妈出走姐弟俩与爷爷相依为命

探访廊田镇小燕家时,记者心情一直很沉重。因为这些年来,厄运频频降临,导致这个家不堪重负。

5年前,小燕的爷爷汤显亮因车祸受了重伤,幸亏抢救及时捡回了一条命。同年,小燕的奶奶因为子宫癌去世。次年,小燕的爸爸因胃癌去世,妈妈也离家出走了。

如今,小燕和弟弟小健与爷爷相依为命,生活依靠亲戚好友接济维持。

现状

家里连遭变故全靠亲友接济

小燕的家是一座两层楼的砖房。乍一看,无法将这个家和贫困两个字联系在一起。邻居告诉记者,汤显亮年轻时是一名理发师,几乎村里所有的人都光顾过他的生意。他凭借自己的手艺,曾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有钱人”。

“他家的房子是18年前建的,当时是很不错的。但如今,他却连吃饭都成为难题。”这位邻居摇摇头说,因为遭遇太多变故,这个家慢慢就垮了。

看到记者来访,汤显亮从家里慢慢走了出来。他今年70岁了,行动不太利索。原来,在5年前,汤显亮骑摩托车外出时和一辆小车相撞。虽然抢救及时,但他还是落下了病根。他掀开头发,指着头部左侧说:“手术过后,我的头部一大片凹了下去,行动也不方便了。”

自从那次车祸之后,汤显亮失去了劳动能力。不久,厄运又接踵而至:汤显亮的妻子被确诊为子宫癌,虽然花去一大笔医疗费,还是无法挽回生命;2011年,汤显亮的儿子又因胃癌去世,儿媳之后也离家出走了。

汤显亮说,现在一家老小主要靠几个侄子还有亲朋好友接济。小燕姐弟俩的衣服,也是好心人赠送的。“家里发生这么多变故,花光了所有积蓄,最终人财两空。”说到这里,汤显亮忍不住抹起泪来。

期许

姐弟俩早点长大能照顾自己

如今,汤显亮和孙子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小燕今年14岁,在乐昌新时代中学读初二,孙子小健今年11岁,在廊田小学读小学五年级。姐弟俩都很争气,成绩优秀。家里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奖状,有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等等。

小燕的学校离家很远,只能选择住读,为此又产生一大笔生活费用。自从爸爸去世后,小燕就变得非常懂事。只要一回家,就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包揽了所有家务。

知道家里没有收入来源,小燕在学校住读期间更加省吃俭用,每月只从爷爷那里拿250元生活费。“早餐喝点粥,午饭、晚饭控制在5元以内,一般只吃一个青菜,填饱肚子就好。”言谈中,小燕显得十分懂事。

现在,汤显亮的身体早已大不如前。他担心有一天自己离世了,两个孙就失去了依靠。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两个孙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快快长大能够照顾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