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共卫生完善 市民免费享28项卫生与健康服务

04.09.2016  17:08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深卫信) “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树立“大健康”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推动卫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同样,对市民来说,听说过或认识很多临床医生,特别是名医,但可能很少人知道或去关注另外一群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公共卫生医师。公共卫生工作就是让市民不生病、少生病,得了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2015年,市民人均期望寿命79.7岁,比2009年增加2岁;全市人口孕产妇死亡率6.18/10万、婴儿死亡率2.02‰;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0.5%,高于全国9.48%的平均水平。这些,都离不开和市民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者的一份功劳。

  6区获评“慢疾防控示范区

  深圳湾社康中心服务人口约1万人,其中约1/3为香港居民,是蛇口人民医院31家社康中中心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社康中心。2009年,在“保基本,强基层”的核心理念下,蛇口人民医院将全科医生的培养设为重点学科之一,不仅引进美国国际初级保健教育联盟(IPCEA)团队,加强家庭医生培训,打造家庭医生师资团队,为分级诊疗做好准备,还引进香港大学名医、南山区名中医打造国际化全科门诊。

  “主要是标准、质量和数量三个方面。”蛇口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副主任文艳红介绍,不仅接轨国际全科医生标准,还邀请美国顶尖家庭医生定期为社区居民看诊,“我们计划在2018年达到每万人配备2.5位全科医生,逐步缩小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

  全力培养全科医生也为推广分级诊疗制度带来利好。蛇口人民医院院长黄勇跃表示,全院31个社康中心门诊量占全院门诊量55%左右,“这项指标,全市其他医院是低于50%的。

  深圳市建立了“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后康复和管理”为特征的医院——社区“防、治、管”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时,建立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民慢性病流行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

  目前,管理高血压患者31.8万例,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79%和65.7%;管理糖尿病患者10.9万例,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79.5%和64%。全市共组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近200个,6个行政区均获评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未来打造区域性传染病医疗中心

  根据部署,深圳基本建成了“市、区两级架构、三级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了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街道防保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同时,深圳还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等,实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有效防控。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建市初期的2170/10万下降至2015年的366/10万。

  除此之外,深圳还建立了以市急救中心为平台,以GIS定位系统为信息技术支撑、以各医院为急救网点的一体化“120指挥调动系统”。救护车平均出车时间56秒。建立了市、区两级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应急专业队伍。2003年以来,在处置SARS、甲流、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实现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宝安区被评为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管理示范区。

  未来,深圳还将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区域性突发传染病疫情紧急救治平台,打造区域性传染病医疗中心。同时依托市疾控中心,建设区域性传染病病原学监测与公共卫生检验中心实验室,并运用深圳领先国际的基因检测技术以及健康大数据,提高传染病防控追踪与响应能力、疾病早期预警信号发现能力、诊断性检测和治疗方法的研发能力。

  成立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今年,深圳全面启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成立了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同时还成立心理健康宣教专家团队,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与此同时,全市还推进心理卫生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职场等工作项目,覆盖600余个社区、30余家企业以及100余所中小学校,建成心理卫生进社区示范社康中心182家,为各类人群提供心理卫生宣教和心理辅导服务。

  组建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社区专干、民警、患者家属等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的诊断复核、风险评估、登记建档、定期访视、应急处置等工作,实现了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无缝衔接。市康宁医院两度荣获行业最高奖项——中华精神科学会“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杰出贡献奖”。

  全市131个健康素养监测点覆盖10个区

  深圳拥有131个市民健康素养监测点,覆盖全市10个区,并委托高校定期对深圳市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编制《深圳市健康素养监测报告》及市民健康素养蓝皮书。

  去年,深圳成功举办了首届市民健康素养促进月活动、健康素养知识竞赛、企业员工健康万步行等大型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组建了健康教育科普专家团,搭建了“互联网+”健康素养科普宣教平台,举办健康知识巡回讲座500余场次。建成200多家健康促进单位。

  《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以立法形式减少与防止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无烟控烟。2014年,深圳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

   新增4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15年,深圳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70元。在国家规定的11大类43项基本项目的基础上,深圳还新增了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服务、心理卫生等4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在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市民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还增加了结核病控制、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防控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梅毒母婴传播干预、病毒性肝炎传播干预、妇幼安康工程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去年以来,深圳在全国率先定期向社会公布“流感指数”、“登革热指数”和“感染性腹泻易感指数”,作为常态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向市民提供,指导市民及时做好自我预防保健工作。

  近期,深圳市卫计委根据市民健康服务新需求,全面整合卫生、计生服务资源和项目,制订了《深圳市免费卫生计生服务项目规程》,为市民免费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28项优质卫生与健康服务项目,让市民更加公平地享受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另外,还针对重性精神病、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梅毒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多项免费服务项目。福田、罗湖、宝安区获评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增加2岁

  2015年,市民人均期望寿命79.7岁,比2009年增加2岁;全市人口孕产妇死亡率6.18/10万、婴儿死亡率2.02‰

  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0.5% 高于全国9.48%的平均水平

   600余社区

  全市还推进心理卫生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职场等工作项目,覆盖600余个社区、30余家企业以及100余所中小学校,建成心理卫生进社区示范社康中心182家,为各类人群提供心理卫生宣教和心理辅导服务。